蘇州府的初冬依舊嫵媚,薄霧就像是炊煙鋪在河面上,然后小船若隱若現。
“力的方向能改變物體的運動軌跡,你們看。”
船艙里,高景琰輕輕推動茶杯,說道:“我這里從側面給了茶杯一個力,然后茶杯就克服了重力和摩擦力,向著力的方向滑動。”
一群年輕人正在邊上看著,有人甚至在記錄。
“這里出現了兩個概念。”
高景琰解釋道:“茶杯有重量,滑動的時候實際上是和桌面產生了摩擦力,當然,這也是阻力的一種,我說散一些吧,比如說咱們水車,若是軸和套之間能盡量的潤滑,那么是不是阻力減少了?運轉起來更加的輕便。”
高景琰隨即把茶杯推到比較光滑的那一處,說道:“你們看,在光滑的地方,移動茶杯就能省力,所以力的三要素大家要記牢,不但要記牢,而且還要從生活中去觀察,觀察到力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至于摩擦力,這個更是無處不在,大家把手放臉上搓動,手與臉之間就產生了摩擦力,用力搓動,摩擦會產生熱量……”
高景琰看到邊上的師弟曾光在整理書籍,就說道:“至于摩擦力,這個讓曾光給你們說說,記住了,這些都是在我們的身邊無時不刻不在發生的奇妙現象,但它并不神秘,只是以前沒人去總結而已。”
說完高景琰就出了船艙,隨后船主,也是科學的狂熱愛好者王輔也跟了出來。
“景琰兄,這些都是貧家子弟,出來一趟不容易,所以還是盡量教,多教些。”
高景琰是富家子弟,喜歡科學后,每次書院的學生來授課大多是在他家,而且食宿,包括那些趕來學習的學生的食宿都是他家在開銷。
前方霧氣彌漫,就像是此時的科學,前途迷茫。
“山長對科學的傳播深信不疑,他說過……”
高景琰面露景仰之色,說道:“山長說科學是自然之學,不高大,不形而上,學了就能知道道理,切身相關的道理。而且還能用,學以致用,這是科學的最大優點,所以我會盡力,讓科學在南方播下更多的種子。”
“這次山長親自安排我們出來,這就是正式開始了,臺錚,你學了這幾年也差不多了,咱們一起走下去,山長在看著咱們,以后殿下也會看著咱們。”
臺錚這個字讓王輔有些汗然,這是他老爹,一位渴望家中出高官的老頭的手筆。
“景琰兄,自從學了科學之后,小弟就再也看不下那些書了,若非家父開明,小弟肯定會離家出走,到書院去就讀,所以你放心,科學……小弟還想著哪天能成為……那種能改變世界的人。”
高景琰笑道:“你以為我不知道嗎?當初你可是絕食了好幾日,你母親鬧了許久,伯父才改口的。”
王輔汗顏,說道:“我喜歡科學,喜歡那種知道我走一步是用了什么力的感覺。”
高景琰笑道:“誰都喜歡這種感覺,儒學好,也要學,只是偏重不同,這是山長說的。儒學鑄就了底蘊和民族氣度,而科學會讓國強,給那個底蘊和氣度鍍上一層強硬和自信。”
“要分清主次,分不清,觀念混淆,以后還會有風波,那些學生會起爭執。”
其實家中已經給高景琰找了生計,甚至金陵的幾個衙門都說可以敞開接受書院的學生,可卻無一人去,因為大家都知道,自己是播撒種子的人。
“船來!”
這時對面一聲喊,這邊的船馬上靠邊。
霧氣被破開,一艘船緩緩駛過來。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
船艙里傳來了一個稚嫩的聲音,船夫在船尾搖擼,霧氣下如仙境般的讓人陷入空靈之境。
“……增加壓力可以增大摩擦力……”
“……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
“……還可以讓物體的表面粗糙些,這樣也可以增強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