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弊革新,就意味著更多的動作,更多的改變。
可看看歷朝歷代,誰愿意改變?
除非是外敵逼迫急切,國內境況窘迫,如前宋那種,這才有了王荊公的革新。
可大明此時陸地上并無敵人,海洋上更是縱橫無敵手,連連綿多年的倭患都被滅了,還鬧騰什么?
蕭規曹隨才是王道啊陛下!
陽光照在朱瞻基的臉上,他神態從容的道:“……文武不可偏廢,在內則勸耕、提振商業、整頓吏治,調理陰陽,使民得以安然。民富,國方能積財,否則那只是竭澤而漁,必不長久!”
楊榮聽到這里心中一震,他微微搖頭,不禁熱淚盈眶。
陛下,太子還是走上了這條路啊!
民富國才富,這個提法不新鮮,可在皇帝這個層面卻從未這般鄭重的提及過。
而圍繞著這個提法,皇帝可以做出無數改變。
金幼孜看看左右,他差點忍不住想出去進諫。
登基時進諫,這幾乎相當于是扇巴掌,給了剛登基的皇帝一巴掌。
所以金幼孜忍了。
“在外則為捍衛大明的利益,無論是陸地還是海洋,大明的利益無處不在。當朕拔出長刀時,諸卿,誰敢跟隨著朕……去為大明而戰?”
這番殺氣騰騰的宣言讓人心驚,群臣一時無言。
朱瞻基目光轉動,微微瞇眼,卻不見惱怒。
什么聲音?
這時外面傳來了腳步聲,聽聲音應該是在承天門外。
聲音整齊,有些人愕然,而楊榮等人卻是面色大變。
陛下……
朱瞻基從容的道:“諸卿且隨朕來。”
皇帝大步向前,群臣緊跟在后,這在大明的登基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作為禮部尚書,呂震對此根本就無所謂。只要皇帝不把他弄下去,那就算是皇帝要請群臣喝酒他都沒意見。
腳步聲一直沒停止,當到了承天門時,朱瞻基徑直上去,群臣猶豫了一下,俞佳卻在下面等著,于是都只得跟了上去。
楊榮有意落在了后面,他等到了金幼孜和楊溥兩人,低聲道:“陛下有大志向,我們作為臣子,要傾力輔佐才是,若有建言,可慢慢道來,不可胡來!”
金幼孜想反駁,卻看到了楊榮眼中的寒光,不禁一怔,然后郁郁的點點頭。
楊溥微笑道:“楊大人放心,陛下說了要承繼文皇帝和先帝的遺志……”
楊榮皺眉道:“陛下不是先帝,莫要輕忽,否則哪日被呵斥了可沒了臉皮!”
這話不像同僚的勸告,而是上官的警告。
金幼孜皺眉看著楊榮,可楊榮卻絲毫不讓的對視過去。
“三位大人。”
這時有太監在催促,金幼孜勉強低頭道:“好,本官知道了。”
這便是首輔的威權嗎?
楊溥點點頭,歉然道:“本官有些口誤,楊大人,趕緊上去吧。”
三人拾級而上,各有心思。
“陛下萬歲!”
這時外面一陣歡呼傳來,金幼孜一個踉蹌,眼瞅著就要跌下去,身邊一只手卻扶住了他的肩膀。
“金大人,穩住。”
金幼孜一身冷汗站穩了,然后對扶著自己的楊榮點頭道:“多謝楊大人。”
“陛下萬歲!”
外面的歡呼依舊在繼續,金幼孜搖搖頭道:“陛下這是要重武嗎?”
楊溥垂眸,心中卻擔心皇帝這是要給文官們下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