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早上六點多,大家全部聚在了一起,天上還掛著殘月,小白就急匆匆的趕來了。
兩輛車,九個人,隨即就一頭沖進了北京的晨曦之中。
第一站我們去了土木堡這個讓人五味雜陳的地方,當地許多民居正在修建或是修繕,磚垛把本就不寬的道路給擋了不少,又恰逢集市,兩輛車就這么‘失散’了。
兩輛車一輛是雨姐在開,而三華就帶著一車人,根據微信定位提供的地址慢慢找過來。他們已經路過了土木堡遺址,出于時間的考量,我們準備放棄去遺址的打算。
咱們停車的地方正好是個空地,那就是土木村衛生院的地盤。
就在空地的邊上,一個大約建造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戲臺歷經風雨依舊堅實。
戲臺子的兩邊是兩句詩,可那書法,應該是草書吧,實在是難以辨認。教主和我們幾人在那里研究了半天,結果還是無法全部認識,最后通過百度,才知道是當年的一首詩中的節選。
大抵是幸運從大家各自從家中出發時就已經注定,就在我們遺憾于不能去看土木堡遺址時,在四處尋找拍照素材的雨姐發現了一個祠堂,
——顯忠祠!
教主的閨女是個活潑的女孩子,她去找人問了問,然后有人開門帶我們進去。
一進去就能看到幾塊碑石,其中有一塊碑石最為斑駁,上面刻著一首念奴嬌。
進了顯忠祠里面,感覺不大,左右廂房是關著的。一位大叔打開正屋的門,我們帶著好奇走了進去。
這是一間老建筑,墻皮有些斑駁,不少地方甚至起殼開裂。
墻皮上面畫著的那些神位依稀可見,前方的臺子上擺放著些祭品,讓人覺得幾百年后,這里依舊在關注著那些歿于亂軍之中的文武官員。
是的,就是歿……
就在右邊有一塊板子,上面寫著:土木之變中殉難諸臣牌位。
下面那一長串名單就這樣被黑色的墨寫在黃色的板子上。
——文臣:戶部尚書王佐,贈少保,謚忠簡。
再下面就是一個個官職和名字,看似呆板……
左文右武,右邊的第一個名字讓我有些感慨。
——張輔:太師,英國公。追封定興王,謚忠烈。
其后就是朱能……
遙想當年那一戰,功過無法評說,但其中明軍的混亂,以及沒有及時作出主動出擊的決斷……在斷水的情況下,我不知道當時的君臣在想著什么。
此戰也先以少擊多,反而包圍了明軍。
此戰大明君臣讓人無法想象。
此戰一舉葬送了大明最精銳的軍隊,以及文官、武將。
至此大明面對草原強敵時,再無成祖的俾睨和主動,大明從此開始了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