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像是憑空生出的一個大峽谷,不,也不能叫做峽谷。
在歸程時我問過教主,這種地形叫做壩下。
從公路兩側你絕對看不到這等地形,就像是……一個盆地,下面山巒起伏,小河流淌。民居點綴于其間。
第一印象就是震撼,截然不同的地貌帶來的震撼。
就像是你的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個新世界般的,讓你想去探尋一番。
我們在此盤桓良久,這才念念不舍的繼續出發。
因為枯黃占據了視線,所以我們決定去另一個地方。
——張北!
張北的歷史悠久,一直在游牧民族和中原之間的來回拉鋸中變換著歸屬,曾是元朝的中都。
明初,此處即為興和府。然后經歷了一次反撲,再次奪回,歸于大明版圖,成為了大明的興和守御千戶所。
此處即是我們此行的最終點——書里的興和堡!
興和堡自然無從得見,站在一個高坡上看著張北縣城,下面是一條小河。
結冰的小河看著是白色的,如果不是時間約束,我想我會下去看看,重新體驗一把兒時在河邊破冰的樂趣。
坡頂上有風力發電的風車,巨大的扇葉被風吹動,發出嗚嗚嗚的聲音。
在這里自然是看不到任何古跡,除去縣城里的一些建筑之外,四野茫茫。
“興和伯就在這里鑄過京觀,咱們也來一個吧。”
教主提議,大家就用石頭壘了一個石頭堆,聊以**。
只是提及燕娘的那只眼睛時,卻無能為力,是8000還是小白在石頭上刻了一只眼睛,于是大功告成。
騎士開始直播,問雨姐:“爵士姐姐,你的下一本書是不是女頻啊?”
雨姐一本正經的答曰:“對,女頻。”
一群人笑的前仰后合。
歡樂從來都不復雜,心里放松了,你所見到的都是美景,自然就快活。
乘興而來,興盡而歸!
我想這就是出游的最高境界!
我們開始返程,當進入一片丘陵地帶時,我想這應該就是當年的野狐嶺地區了。
猶記得野狐嶺的來歷就是狐貍多。眼前山梁起伏,狐貍無蹤,只是沉默。
這里就是游牧和農耕的分界線,進了此地,就是農耕。
當游牧強大時,這里就是南侵的入口。
當中原強大時,這里就是出塞進擊的出口。
看著灰蒙蒙的山脈,見證了千年的興衰,也見證了無數悲歡離合。
一路回到張家口,這邊已經訂好了房間。
最后一天總是有些不舍,然后教主又快活了,因為他發現自己丟了外衣,而且是中午午飯時丟的,丟在了那家面館。
外衣不擔心,可里面的身份證卻讓人頭痛。
幸而運氣不錯,電話聯系了一番,衣服在,身份證也在。
喝酒,天南海北的閑聊,最后只剩下三人,持續到凌晨兩點多。
……
為了避開交通高峰期,第二天早上,天沒亮我們就出發返京,就此結束此次北征之行。
感謝教主和雨姐的籌備和招待。這是一次成功的聚會,也是一次歡樂的聚會,我想不管多久,都會被不時從記憶里翻找出來,慢慢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