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傳統中,天就是至高無上的,不可探索的,于是崇拜。
他笑了笑,說道:“比如說一出現什么天災**就歸咎于帝王失德,來顆流星就嚇得滿朝恐慌,您覺得合適嗎?”
王裳說道:“這些哄不了那些明白人,興和伯,大明……老夫不知道你所描述的大明能否實現,不過……你想讓老夫做什么?”
“駁斥他們!”
方醒目光炯炯的看著王裳,說道:“先生,我一直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弄一份類似于邸報的東西。
“邸報?老夫倒是看過不少抄本。”
王裳不知道方醒想干什么,但卻有些警惕。
“寫什么?”
朝中的邸報發下來之后,會有人抄寫傳送,然后就擴散開了。
“方某準備取名為見明報……主要是寫些時事文章,可駁斥,可贊賞,嬉笑怒罵皆為文章,方某誠心請先生出山,并保證不會強加什么。”
見明,你在大明見到了什么?
我在大明經歷了什么!
……
王裳想了想,他的老妻已經在門外出現幾次了,只是見兩人在靜坐,這才離去。
良久,王裳苦笑道:“罷了罷了……”
方醒起身拱手道:“多謝先生,回頭方某會讓于謙來細說。”
事情的順利讓他有些意外,王裳卻沒有避諱這個,直接說道:“老夫窘困良久,家中的孩子也受了老夫的牽累,想來慚愧。興和伯,老夫乃是儒學!”
他正色看著方醒。他直說自己生活窘迫,想為稻粱謀。可骨子里還是被壓抑的想反彈,于是才一拍即合。
方醒也正色道:“道不同,但志向一致,為何不能求同存異?”
王裳撫掌笑道:“正當如此,正當如此!此事老夫便接下了!”
方醒躬身道:“化筆為刀,嬉笑怒罵,任憑先生。”
王裳起身相送,兩人邊走邊說著這份報紙的事,等到了大門口時,王裳的三個兒子也來相送。
這是禮貌。
方醒微笑道:“幾位世兄英姿勃發,當能承接先生的衣缽,本伯拭目以待!”
王裳的三個兒子都只是拱手,卻不見喜色。
方醒暗自夸贊著,然后告辭。
才走出門外,就見幾個大漢正在和方五等人對峙。
“草尼瑪!這是濟南,王家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皇帝老子來了也沒二話!”
一個大漢沖著方五罵道:“滾!不然今日讓你們知道什么是拳頭!”
另一個大漢從懷里摸出短刀,說道:“別以為你們能佩刀就了不起,這事濟南府的都知道,布政司衙門都不敢管,你們算個什么東西!”
先前那大漢也是冷笑道:“今日咱們要扒了他家的墻,誰敢攔著,除非是興和伯來了,不然誰擋就打斷誰的腿!”
方五愕然,家丁們都有些吃驚。
方醒回身看著門內的王裳,眼中有探問之意。
王裳別過頭去,眼睛眨巴著,然后說道:“老夫……卻從未欠人錢財,難……啊!”
一股巨大的悲哀讓方醒躬身道:“有所為,有所不為,您才是這話的見證者,方某慚愧!若是方便,此事便由方某處置了,可好?”
對儒家的見解不同,按道理是常事。
可王裳以前卻罵過士林風氣,說是自己寧可像條狗般的活著,也不肯和那些蠅營狗茍之輩廝混!
于是他就被孤立了,周圍人的孤立倒也罷了,可他的學生們也漸漸離去,原因大抵是受不了這種孤立。
于是他就成了一個孤獨的斗士。
而他的家人也受到了牽連,只有一個在外地為官的兒子僥幸躲過,其他三個兒子都只能另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