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汗流浹背,顫聲道:“陛下,濟南之事……終究……”
“終究是急切了嗎?”
朱瞻基淡淡的問道,他微微垂首,俯視著楊榮,眼中有些危險的光芒閃過。
楊榮抬頭,避開朱瞻基那雙眼睛,鼓起勇氣說道:“陛下,朝中支持的不少……”
朱瞻基抬起頭,說道:“是啊!若非如此,朕早已動手了。”
楊榮心中震怖。這是皇帝第一次流露出這種心思,文皇帝一樣的心思。
朝中有相當一部分官員都在支持著皇帝,這是皇帝的底氣之一。
武勛們雖然不好摻和政事,可皇帝調動軍隊卻如臂使指,這才他最大的底氣。
而皇帝最忌憚的就是張網,由天下文人和文官們織成的網。
無數歷史教訓告訴帝王,面對這張網,最好的辦法就是無視。
于是他們就無視了,然后就開始建國,開始積極進取,開始進入盛世……開始衰退。
不可抑止的衰退,就像是痼疾,都知道病因的痼疾。
可這些病毒早已和整個國家糾纏在了一起,動一動就痛徹心扉。
于是沉淪繼續。
“現在……這是文皇帝打下的基礎,至少官吏們還沒有集體沉淪,錯過就再也無法重拾,你,明白嗎?”
“起來吧。”
朱瞻基抬抬手,然后指著地圖說道:“篾兒干此刻正在收攏哈烈的力量,他在輕視大明,以為大明不會勞師動眾去遠征。等哈烈再次一統,那些在征戰中打造出來的軍隊……想想太祖高皇帝。”
大明的兵鋒就是從朱元璋打下金陵之后開始磨礪,在擊敗了國內諸多對手之后,這支明軍讓人生畏,然后他們把目光轉向了統治多年的蒙元人。
那真是一場史詩般的戰爭啊!
曾經縱橫世界的蒙元人被這支磨礪出來的軍隊打的節節敗退,最后退出了關內,依舊被朱元璋不斷派出軍隊清剿。
“陛下,此事宜晚不宜早啊!”
楊榮覺得朱瞻基太急切了些,此刻大明正在進行著清理投獻的改革,貿然對外開戰,內部的不滿可能會趁機爆發出來。
難道是想借著戰爭的機會,把矛盾向外轉移嗎?
不!
楊榮知道朱瞻基不會,方醒不肯!
那么……
“大明從不會等待對手進攻,以前不會,以后也不會。”
這是個驕傲的君王,楊榮知道,眼前這位皇帝想延續著文皇帝的驕傲,也是大明的驕傲。
我們從不束手,我們從不等待敵人主動發起進攻。
我們會在敵人之前發動進攻!
“仆固和烏恩就是篾兒干手中的風箏……”
楊榮躬身告退。
回到值房,看到他一臉疲色,楊士奇就問了問。
楊榮苦笑道:“陛下想試試,看看朝中的風向如何?”
“什么意思?”
作為首輔的優勢就是:許多事皇帝會和我商議,而你們卻被排斥在外。
這就是個巨大的誘惑。
楊榮卻覺得是個讓人頭痛的誘惑。
“陛下想動手斬斷哈烈窺探大明的那只眼睛。”
“亦力把里?”
金幼孜找來地圖,從京城劃過去,抬頭道:“大軍征伐……那得準備半年以上。”
楊士奇看看地圖,說道:“陛下只想清掃亦力把里嗎?”
“這是想打亂篾兒干的如意算盤,一旦亦力把里被清理,篾兒干就會惶恐,那些王子也會擔心大明的態度,至于肉迷,他們也會加快強盛的步伐,算是震懾吧!”
楊溥對軍事的理解比不上朱棣留下的三個輔臣,不過他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此事。
“濟南之事讓天下郁郁,暗流涌動,特別是南方。陛下如今在冷眼旁觀,想征伐亦力把里,那自然是震懾,不過震懾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