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醒的氣勢全放,目光冷冰冰的盯著余勇。
余勇苦笑道:“余某……”
他緩緩解開帽子,然后低頭。
方醒起身看了一眼,說道:“你很好,忘記這件事,這對你有莫大的好處。”
……
關于給婉婉挑選駙馬的事在宮中屬于禁忌,知道的人不多。
太后等了好幾天都沒聽到回音,就有些急了。
“去看看皇帝在做什么,讓他閑暇時來一趟。”
朱瞻基最近忙著和群臣角力,為了見明報和群臣鬧騰。
王裳的戰斗力太強大了,嬉笑怒罵,總是能激怒那些士紳。有人想搗亂,可徐景昌拿著尚方寶劍,把紈绔的性子使了個十足,已經打殘了多人。
“陛下,那見明報上面寫了不少百姓用得著的東西,比如說土豆怎么才能高產,怎么養家畜……每次這見明報一下去,各地的城門處水泄不通……”
安綸又胖了些,看樣子升任廠督之后的日子不錯。
“誰在負責抄寫和念誦?”
朱瞻基看了那些輔政學士一眼,然后嘴角微微翹起。
安綸堆笑道:“都是那些科學子弟,偶爾也有些讀書人去,不過會被打罵……后來就少見了。”
朱瞻基滿意的點點頭,安綸告退。
這是一場方醒口中‘送知識下鄉’的大事,可卻陰險的把科學的影響力進一步擴散了。
這是顛覆!
楊榮覺得自己的眼光有些問題,當初見明報問世時,他以為這只是皇帝和方醒用來輔助革新的工具。
所以那些辛辣的文章傳到他的耳中,他也只是微微一笑。
如今見明報的影響力越發的大了,每當到了那個時候,無數百姓都在翹首以盼,等待著最新的消息,還有那些小知識。
見明報在改變著百姓獲取消息和知識的渠道,以往他們幾乎足不出本鄉,一輩子能議論到縣令就算是不錯了。
至于朝中,以及整個大明,對于百姓來說只是個概念而已。
如今這個概念被見明報變成了現實。
塞外的敵人都被大明干掉了,已經成了大明的江南和養馬地。
交趾早已不再是大明的傷口,而是大明的甘蔗種植地。
朝鮮……
倭國……
大明的船隊在大海上縱橫無敵。
各處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運進來,各種資源都在壯大著大明的肌體。
那些百姓這才知道:哦!原來大明那么強大了啊!
然后自豪就會被慢慢的埋下,等待時機迸發。
這個該死的王裳啊!
無數人在叫罵著,恨不能干掉那個早就該死的老頭。
可王裳依舊存在,看樣子還會繼續存在,并活的不錯。
而背后的始作俑者依舊在河間府逍遙度日,身邊還跟著兩個兒子。
皇帝呢?
楊榮收斂心神,說道:“陛下,多事之秋……山東……河間府到京城,邸報那邊應當鎮之以靜……”
這話是在提醒皇帝:老大,現在的局勢就夠亂了,您還是讓那個老瘋子消停些吧。
漸漸安靜……
朱瞻基感受,近乎于享受著這份寧靜。
從登基始,他就在和這幫子臣子們搏斗,隱形的搏斗。
一步步的革新動作,一步步的暫時妥協退讓,這才換來了今日的咄咄逼人……
一瞬間他想了許多,最后化為微笑:“百姓歡喜,諸卿歡喜否?”
革新導致了一部分人強烈反對,卻讓大部分滿意。
你們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