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楊榮的看法,有跟隨朱棣贊畫軍務的履歷在,他的意見必須要重視。
張輔干咳一聲,出班道:“一萬五吧。”
楊榮再次冷笑道:“英國公,那邊的補給多艱難,難道你們就不知道?”
張輔有些尷尬,但軍方的利益是必須要保證的,所以他說道:“楊大人,那邊偏僻,補給是不易,可越是如此,咱們就更該多備些兵力,上次哈烈人只是過境,哈密就蕩然無存的笑話可不能再有了。”
文武之間的矛盾隨處可見,金幼稚等人已經在摩拳擦掌了,準備把軍方的過分要求壓下去。
現在說一萬五,那么打壓到什么程度?
方醒想起了在大明最后的那些歲月里,那些謀劃是誰做出來的?
君王?君王不懂軍事,還不是任由那些重臣忽悠嗎?
所以平衡啊!
朱瞻基同樣覺得平衡太重要了,所以他也只是在看著,若是武人再次被打壓下去,少不得他要出頭。
“是啊!大明陸地上的大敵就在那邊,若是太薄弱了也不好……”
楊榮終究是首輔,知道不能傾軋太多,所以就打了個折中:“那就一萬吧!”
馬上就有人出來反對,看上去和楊榮有些相互配合的意思:“不,太多,補給真的太難,不信你們自己去問夏大人。”
“咳咳!諸位,哈密衛那邊太偏了,補給過去的代價頗大。”
錢袋子夏元吉最后敲定了棺材板,張輔皺眉道:“最多多少?”
他沒問楊榮,而是問了夏元吉。
夏元吉想了想,說道:“朝中若是重視哈密衛,那么就要在沿途建倉,并找些好地方種地,土豆總是能豐收的吧,好歹也減輕些運送的困難,至于人數……五千吧。”
張輔的眼皮子跳了一下,盯著夏元吉看。
他想看看夏元吉是不是也加入了打壓武人的隊伍中。
可方醒卻知道夏元吉的操守,所以出來說道:“陛下,耗費太大也不合適,此事還是以夏大人的意見為準吧。”
夏元吉對方醒微微頷首,他不屑于去辯解自己的立場,而方醒的話無疑就是在為他背書。
方醒贊同夏元吉的話,由于他的立場,所以對文官們有著極大的權威性。
是的,最少要五千人。
朱瞻基說道:“如此戶部要開始準備沿途修建倉庫,都督府和兵部商議選派誰去哈密,散了吧。”
“五千少了些啊!”
出了大殿,孟瑛不滿的道:“五千自保都難,更別提什么主動去襲擾哈烈人,虧了!”
張輔也有些悻悻然,“最少要一萬,這樣游騎就敢放出去三千以上,也有回旋的余地。五千的話,游騎……只能算是斥候。”
野心勃勃的武勛們在想著主動向篾兒干發起挑釁,這符合他們吃肉的本性,所以皇帝沒有干涉,只是因為補給太難而只能打了折扣。
“興和伯,陛下召見。”
方醒回頭看了一眼,然后說道:“大哥,此事不好弄,那邊我去過,真的不好補給,移民也很艱難,所以夏元吉的話沒錯。”
他急匆匆的跟著內侍走了,孟瑛苦笑道:“誰不知道哈密的條件差?只是漫天要價,夏元吉卻欺人太甚,一下就砍掉了大半,這日子沒發過了呀!”
張輔卻知道那是最后大戰的機會,這個機會讓孟瑛有些焦躁不安。
“若是肉迷和哈烈聯手,那必然是本朝自洪武年后最大的征戰,幾乎傾國,不,就是傾國……夏元吉老于世故,他怎會看不出來?所以才壓了一下,實際上就是在暗示咱們…….”
張輔突然笑了笑,突然轉換了話題:“家中的小子好玩啊!等大些倒是能近水樓臺,到時候看看是去學科學,還是直接進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