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輕松的笑聲之后,朱瞻基說道:“奴兒干都司每年產糧不少,加上土豆,北方第一次自給自足,諸卿,什么叫做苦寒之地?在大明的手中,那是塞外江南!”
朱瞻基的神采飛揚只是一瞬,可群臣卻感受到了皇帝心中的那份不羈。
別動不動就抬出什么祖制來轄制朕。
當年遷都時,你們說什么北方乃是苦寒之地,糧食無法自給,而且最重要的是,北平直面異族的馬蹄和長刀,太危險了啊!
可現在異族在哪?
“聽聞阿臺部放牧牛羊都發財了?”
朱瞻基輕松的問道。
楊榮也輕松的答道:“是的陛下,也不知道是誰給他們出的主意,說是自己賣更賺錢,于是阿臺經常上奏章,懇請開放韃靼部自由經商的權利,臣幾次壓了下去。”
這等小事到不了朱瞻基的面前,所以他只是笑道:“大明的百姓都沒有自由經商的權利,如何能先給了別人?”
這話里的偏向很明顯,還帶著些許暗示。
路引!
自從方醒在金陵鬧了那么一出之后,路引制度就引發了大討論。
大明出臺了不少政策,但是能讓上下都歡喜的不多,而取消路引的建議卻引發了一致贊同。
大家都準備裝傻,可老實人楊士奇卻說道:“陛下,取消路引還得要看。若是取消了之后,每個地方要增添多少人來管理客戶?巡檢司是不是要增加人手?戶部那邊是不是要想想怎么給每個人都弄個戶貼,還要不好仿冒的,這些林林總總,都要仔細盤算啊!”
朱瞻基點頭贊賞的道:“楊學士老成謀國,正是這個理。”
楊士奇頓時就歡喜了,可楊榮卻想到了當年方醒的那個提議。
——逐漸增加縣以下的官吏人數!
這是釜底抽薪,抽調士紳最后的特權!
治國如流水。
流水遇到阻攔不會硬闖,它慢慢的蓄勢,然后慢慢的沒過障礙,繼續前行。
從提議到現在已經很久了,可楊榮想了一下大明最近革新的步驟,卻驚訝的發現都是在一步步的壓縮著士紳的權利。
而當初方醒提出的增加縣以下官吏人數,這便是終極目標。
先提出終極目標,然后一步步邁進,不急不躁。
這是一種科學的方法。
更是讓人吐血的節奏!
楊榮覺得嘴角的血泡更疼了,扯著心肺的疼。
“大捷……”
正在沉默的君臣被這聲大喊震驚了。
什么大捷?
楊溥回身看去,問道:“哪來的大捷?”
他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可卻感到了難過和煎熬。
朱瞻基霍然起身,目光炯炯的道:“去,帶進來!”
俞佳親自出去,稍后帶進來一個軍士。
軍士行禮,朱瞻基緩緩坐了回去,問道:“何處大捷?”
第一次面圣,那怕是被精心挑選出來的,可軍士依舊激動的不行。
“陛下,水師大捷……”
楊榮的身體一個顫抖,很劇烈的顫抖,然后嘴角的血泡破了一個,鮮血順著嘴角流淌下去,他竟然沒有知覺。
楊士奇歡喜的看著報捷的軍士,楊溥欣慰撫須,金幼孜歡喜之后微微皺眉……
朱瞻基接過捷報,快速的看了一遍,說道:“水師出了海峽就遇到了泰西船只,一路斗智斗勇,幾次作戰,最后在快到天方海域時遭遇聯軍主力,雙方大戰,大明水師一戰擊敗泰西聯軍……”
朱瞻基的情緒也有些壓制不住了,他揮舞著手中的捷報,振奮的道:“擊沉、俘獲聯軍戰船兩百余艘,敵酋僅以身免!”
“好!”
楊士奇難得的眉飛色舞,“陛下,此戰之后,泰西人必然不敢東窺,海上安穩了!”
楊榮沉聲道:“不是安穩了,二十年罷了,弄不好還用不上二十年,泰西人就會再次派出更強大的船隊來挑釁大明。”
這是個越來越穩重的首輔,讓朱瞻基很是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