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觀什么時候關注過民生了?
他才將在南方大開殺戒,彈劾了不知道多少官員。
此刻才回京沒多久,這人居然搖身一變,就成了菩薩?
朱瞻基坐在上方也看不清楚大部分臣子的神色,但他卻知道大明已經出現了結黨的趨勢。
那些人利用打擊士紳的機會開始抱團,卻不是取暖,只是想互相幫襯,以獲取更大的利益。
結黨!
朱瞻基的眸色冷了幾分。
“吃飽穿暖,這是基本的要求。大明開國數十載,先驅除韃虜,其后在民生上著力不少,如今算是有了溫飽,皆是太祖高皇帝、文皇帝、以及先帝的功勞。”
這是政治定調,群臣也沒敢走神,都仔細聽著。
朱瞻基端坐著,神色肅然。
“縱觀史冊,如大明這般的罕有,諸卿可滿意了嗎?”
君王垂詢,楊榮出班道:“陛下,我巍巍大明,自當不朽。今日飽腹只是一,臣愿看到二,乃至于三,如此致仕之時也可夸耀鄉里,史冊之上榮耀千古!”
楊榮的聲音清越,他側身看著文官這邊,說道:“本官遍閱史書,我大明這等明君輩出的朝代未曾見過,諸君當勉力輔佐君王,關切江湖,如此,大明當超越千古,成就大盛世!”
這一番話既有對皇帝的肯定,也有對同僚的鼓勵,堪稱是鏗鏘有力。
不少臣子心中激蕩,只覺得盛世就在眼前,而自己以后就是締造這個盛世的一員。
朱瞻基微微點頭,楊榮以前機變無雙,現在卻把這個機變用在了首輔的職位上,多了幾分穩重。
這才是首輔啊!
他心中滿意,卻不由自主的在思量著可以替代楊榮的人選。
楊士奇不錯,但穩重有余,機變卻差了許多。
金幼孜立場過于堅定,不是首輔的合適人選。
黃淮……
朱瞻基微微搖頭,黃淮的身體終究有些隱患,加之他是堅定的反方派,所以朱瞻基不會考慮他,
所謂的反方派,實則就是反對革新的一派,雖說沒結黨,可暗中自有默契。
而楊溥更是不適合。
楊溥的城府頗深,但近幾年卻漸漸的話多了起來。這不是性子變了,而是局勢變了。
這等人朱瞻基自然是要盯著的,他在倒是好說,若是他有個意外,幼小的繼承人哪里磨得過這等人。
這些心思看似很長,但電光火石間,不過是一瞬而已。
群臣開始贊頌,這也是今天的主題。
等贊頌結束后,按照規矩,朱瞻基做個總結就該結束了大朝會。
他目光緩緩看過群臣,群臣紛紛低頭,就像是春風中的嫩葉。
“朕登基幾載,幸得諸卿輔佐,才有了大明的今日。”
他看到了方醒,那廝看似恭謹,可朱瞻基敢打包票,方醒肯定是在琢磨著回家怎么去哄閨女。
心中微微一笑,朱瞻基說道:“君臣相處之道你等想必都該知道,朕以為當以國事為先,聚力為上。”
群臣在聽著,連方醒都在聽著,因為他覺得味道不大對。
“聚力,君臣聚力最好,可朕看了史書上的聚力卻大多是臣子,也就是……結黨!”
朱瞻基的話仿佛是一記炸雷,炸的群臣都有些發蒙。
楊榮更是心中發愁,覺得皇帝太沉不住氣了,居然在大朝會上向那些人開戰。
時機不對啊陛下!
方醒也有些愕然。朱瞻基居然會突然發難,這個也出乎了他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