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醒低頭看看閨女,笑道:“那些都是不甘心的,只是沒人敢再去叩闕,所以只能發發牢騷。”
“國子監從永樂年間就開始了沒落,和科學關系不大。”
方醒覺得有些人大抵是走投無路,準備狗急跳墻了。
而在宮中,朱瞻基得了消息,不禁拍著額頭道:“朕倒是忘記他出去了差不多兩年,他又是個不喜做表面文章的人,罷了罷了。”
“陛下,國子監如今師生皆無心功課了。”
朱瞻基收了笑容,冷冷的道:“洪武年間,那些所謂的高才都抱著蒙元人的牌位不肯出仕,太祖高皇帝一咬牙就重振了國子監,哪怕出來的學生不合格,可一步步的教導,一顆顆人頭作為威懾,總算是把大明最危險的時刻度過了。”
“永樂年間科舉漸漸平穩,國子監實則就成了雞肋,可他們還不自知,一個個都想擠進去,然后混個官來做做,這等事從此斷絕,以后也不能再有!”
兩名起居注官馬上就記錄下了這話。
朱瞻基見到他們肅穆的神色,說道:“再過幾十年,這也是祖宗之法了吧,一代代帝王生滅,一代代起居注流傳下去,可能看出里面關竅的有幾人?”
兩個起居注官都面色凝重的在記錄著。
只要對時政了解的人都知道皇帝這話的震撼之處,更關鍵的是這話里的態度會不會延伸下去。
比如說權貴高官們致仕或是逝去之后,皇帝常常會簡拔他們的兒孫。
以后這種萌蔭是不是就沒了?
楊榮等人默不作聲,若是以往的話,他們大抵會建言一二,可現在他們沒有立場去說話。
等回到政事堂后,楊士奇忍不住罵道:“那些蠢貨干的好事,以后國子監就成了臭狗屎,帝王心中的垃圾堆!”
“方醒回來了。”
楊溥的話讓大家都陷入了沉默。
“那個瘋子回來了,陛下把他派出去那么久,這期間……科學子弟被清除了多少?”
“一百余人!”
楊榮嘆道:“他們想弄方醒,可方醒不在,于是就把矛頭對準了陛下和科學,下手夠狠的,其中三十余人說是瀆職和貪腐。”
“這是要挖根啊!”
當方醒回京的消息散開后,氣氛凝滯的京城終于活躍了些。
“方醒回來了!”
神仙居的二樓,幾個商人在喝酒,窗戶大開著,有人一直在往下看。
窗戶邊的商人手中握著酒杯,不時輕啜一口。
“當初那些人可是準備要弄死他,如今那些都被陛下承受了,方醒會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不過按照目前的形勢來說,陛下既然動了手,那么接下來就該是平穩,興和伯怕是要憋屈一陣了。”
“憋屈?”
一個商人放下筷子,一臉智商滿溢的優越感說道:“連陛下都要讓他出去避禍,他這不是憋屈,而是走運了。”
“哎哎哎!別吵!”
這時坐窗戶邊的商人回頭道:“莫愁帶著孩子出門了,看樣子是去方家莊。”
“不該是馬上陛見嗎?”
幾個商人面面相覷,然后有人說道:“會不會是……鬧翻了?”
方醒和皇帝的交情非同一般,真要是鬧翻了的話,那些士紳大概要狂歡了。
幾個商人有些憂郁的擠在窗戶前,看著樓下大門外。
莫愁讓歡歡先上馬車,然后回身交代了要弟幾句。
幾個讀書人從側面走過,見到笑意滿腮的莫愁后,他們臉上的愁云讓人以為天色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