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郊外生機勃勃,但在方醒的眼中還不如方家莊的莊稼。
他和朱瞻基在前面,后面是兩輛馬車,十余名便衣侍衛在賈全和沈石頭的帶領下警惕的盯著四周。
綠草茵茵,馬車里傳來了端端的聲音。
“姑姑,我們去烤肉吃吧。”
“不。”
“姑姑,他們說您烤肉好吃。”
“不好吃。”
“……”
端端的聲音歡快,而婉婉的聲音有些遲疑。
這是一個不錯的開端。
朱瞻基的眉間多了一抹輕松,低聲道:“聯軍很厲害,朝中的武將們都在雀躍,這是輕敵,不可取。”
“這是憋的。”
大明自從朱棣駕崩后,大規模的戰事就再也沒了。
那些武勛們駐守各地,留在京城的不是皇帝信重的大將,就是廢物。
不管是大將還是廢物,都希望能有立功的機會。
而按照大家的判斷,此次大戰必定是傾國之戰,弄不好皇帝會親征。
這種時候立功是最容易的,哪怕只是跟著去打醬油,回頭只要是勝了,敘功時也不會少。
朱瞻基當然知道這種情緒,但卻引而不發。
“這是大戰,沒有什么奇兵可用,必須要按部就班的推行。”
方醒在給朱瞻基介紹大戰的緊要處,免得他面對那些宿將時會不知所措。
“大明是不缺糧草,只是需要轉運,先把糧草轉運到邊墻,至于地點……我傾向于在哈密衛。”
朱瞻基在腦海中回想了一下哈密衛的周邊,問道:“你的意思是說,聯軍會在亦力把里和大明決戰嗎?”
方醒想起了黑刺的稟告,就點點頭。
先前王琰說肉迷人不斷在集結進入撒馬爾罕,哈烈人不可能會白白養活他們,所以必然在準備動手。
“亦力把里的話,聯軍和我們的距離相當,不過大明有個弱勢的地方,那就是轉運。”
朱瞻基在盤算著從北方調運糧草去哈密的損耗。
“這幾年南方的大米囤積了不少,是時候運過來了,否則會霉變。”
帝王的職責就是用人和統籌,而大明目前的根基極厚,糧草消耗很快就不在朱瞻基的考慮范圍。
“大軍云集,首要就是指揮,要保證軍心士氣。”
“就這些?”
朱瞻基覺得方醒現在越發的有名將的風范了,可依舊覺得這三條太簡單了。
方醒笑道:“有糧食吃,指揮順暢,士氣高昂,剩下的就是臨敵變化,還有什么?”
朱瞻基仔細一想,然后也笑了。
所謂的名將,大抵就是能保證這些條件,然后臨陣指揮不出差錯,那么吃敗仗的幾率就不大。
“朕……恐怕要你先去那邊打前站,別人朕都信不過。”
朱瞻基不去看方醒,仿佛有些內疚。
“此戰乃國戰,此戰之后,大明再無對手,縱橫四海當其時也!所以朕不想一處出錯。”
皇帝就是孤家寡人,乃至于在傾國之戰前,竟然發現武將中只有方醒才可完全信任。
這是悲哀嗎?
朱瞻基微笑道:“還早,等聯軍的消息傳來之后,朕再做處置。”
哈烈的第一任老王在永樂年間的那次東征就耗費了不少時間,最終還遇到了冰雪,死在半道上。
所以大戰從來都不會急切。
“傾國之戰,一敗就輸了國運。大明可以修生養息,再次卷土重來,可聯軍卻不行。他們一旦敗了,那就是山崩地裂,再無起來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