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這才知道了楚臣之所以對榮昌公主前后相差甚大的原因。
原來,
楚臣一直都心有抱負,本以為一朝進士及第,就能入朝,一展宏圖。
卻沒想到,
還未開始就結束了,就因榮昌公主喜歡上他,明德帝疼愛女兒,壓根就沒有詢問楚臣的想法,直接就下了賜婚的圣旨。
本朝謹防外戚過大的原因,那是明文規定了,駙馬不得入仕,身上只能有一個二品的駙馬督慰的虛職。
所以本朝的駙馬,多半多是勛貴之家沒甚出息的子弟亦或者世家落魄的弟子。
因而,明德帝這一賜婚,就等同于斷絕了楚臣所有的念想。
讓他所有的雄心壯志,都盡數的化為烏有,偏偏明德帝是天下之主,即便是他斷了自己的仕途,楚臣還不能有分毫的抱怨,為了家族為了親人,他還要笑著謝恩。
楚臣不能也不敢怨恨明德帝這個天下之主,在知道是榮昌公主中意他,才有了這次的賜婚。
畢竟對明德帝來說,科舉三年一次,多的是有才學有才干的學子,而楚臣雖然是才學出眾,但他又不是不能取代的。
明德帝疼愛女兒,區區一個有才學的探花郎,哪有不舍得,便才有了這次的賜婚。
所以,楚臣便把一腔怨氣,都沖著榮昌公主而去。
認為若不是她的話,自己何至于雄心抱負只能困守在院子里。
當然了,楚臣不是孤家寡人,苛責公主什么的,楚臣沒那么大的膽子,也不敢,畢竟他承擔不起明德帝的怒火。
所以楚臣就另尋他法。
讓公主極盡的愛上他,對他情根深種,然后再拋棄榮昌公主。
甚至為了楚家著想,他翻臉還是在榮昌公主誕下兒子。
若是日后真相大白,帝后即便是再怎么厭惡他,甚至想要殺了他,但看在孩子的份上,不會為難楚家。
甚至為了孩子,還能留他一命。
不得不說楚臣的方法雖然淺薄,但對榮昌公主來說卻十分有用,所以到最后榮昌公主如他所想的那樣,落了個芳齡早逝的下場。
楚臣選在臨死之前,把原因說出來,也是有心要給帝后添堵。
至于楚家的話,他也不擔心,楚臣是獨子,父親早逝,他是被寡母養大,早在他和公主成婚的第二年里,便因往年積勞成疾,一并沒了。
他這一支,就只剩下兒子楚蘭舟。
乃是帝后的外孫,再怎么厭惡自己,也不會遷怒到兒子身上。況且若真的是遷怒到楚蘭舟才更好,畢竟對楚臣來說,楚蘭舟雖然是他兒子,但他也是榮昌公主的兒子。
不得不說,
楚臣的這個做法,讓帝后厭惡極了,卻又不能把他怎么著畢竟他都已經死了。
留下的兒子。
那是帝后養大的,對他們來說,這是女兒留給他們的珍寶。
因而,還真的是徹底如了楚臣的意愿。
阿瑤初次聽到這個內情的時候,對她那個未曾謀面的公爹,要伸一根大拇指。
是個狠人。
沒錯,皇后給自己賜婚的對象,便是她的外孫,榮昌公主和楚臣之子,楚蘭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