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楚蘭舟。
阿瑤這里繼續投入自己的研究。
嗯,沒聽錯,就是研究。
她在莊子上住的這些時日里,并非是純粹的過來玩的,而是有正經的事情要做。身為女子,這大寧朝的禮教也嚴苛,她想做些出閣的事情,若無萬全的打算和破釜沉舟的決心,等待她的就是滅頂之災。
阿瑤并非是沒有那個能力,只是不至于。
不過就這么咸魚似的過一輩子,阿瑤也是覺得有些浪費。再者,又叫她碰到了一個還算是志同道合的伙伴。
既是如此的話,那不如找點有意義的事情。
一些穿越女做的那些什么經商,靠著一些詩詞歌賦,揚名天下,出格的還要到青樓里去逛逛之類的。這些阿瑤都沒想法。
她是打算折騰一下糧食。
阿瑤的這個念頭雖然說是一時之念,不過在有了之后,倒是越發的清晰了。若是她能改良糧種的話,于民于國都是大喜之事,且這種功德也不會讓當權者忌諱。
所以,
在到了莊子上后,阿瑤也是詳細的做了調查準備。
莊子上田地種植的都是什么年產多少旱田和水田相差多少等等之類的訊息。
很快的就得出了結論。
在大寧這里,一石是五十斤,莊子上的田地畝產則在三石到四石之間門,也就說一年的產量才只有兩百斤。
就著還是上好的良田之地。
若是尋常百姓家的那些旱地,畝產不過百十斤。
真真的是個低的驚人的數字,就著,還要交稅什么的。真正得能落到自家手里的,其實也就區區幾十斤罷了。
所以,在這里百姓才會把田地當成自己的命根子。
真真的是生產力低下,也不怪,一石遇到災荒,哪怕并不大,百姓們都要苦的啃樹皮,賣兒賣女,若是遇到大災難,還會出現易子而食的慘事。
阿瑤低聲的嘆了氣。
想了想,自己現如今能做的,提升糧食的產量,最簡單的方法其實就是施肥,什么氮磷鉀復合肥之類。
只是這里不是現代,并沒有那些化工廠,即便是阿瑤的腦子里有制作復合肥的辦法,但受到時代的限制,想要做出來,可沒現代那般的簡單。
而且施肥也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想要真正的豐收,還是要改良一下種子,或者是找到高產量的食物最好。
土豆番薯玉米什么的,眾所周知的高產量,阿瑤也打探了一圈,都沒有任何的發現。
這個暫時的指望不上,所以眼下只能在肥料和改良糧種這一塊上下功夫了。
阿瑤的腦子里其實是有相關的知識,但理論歸理論,實踐是實踐,真的做起來才發現,實驗不但耗錢好時間門,更是考驗人的耐心。
化肥還好一些,畢竟一些經驗老道的老農,給田地施肥,也都是各家有秘方。
那改良糧種,就真真的是難事了。
如此折騰了兩年的時間門,阿瑤才做出了點成就,經過了一系列的各種實驗,終于是研究出了耐寒耐旱的麥種,而且在水田里研究的水稻,也有了些進展。
這讓阿瑤喜不自禁。
兩年的時間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以及精神力,總算是沒有白費。
而她研究出來的成果,也從楚蘭舟的手里,第一時間門報告給了明德帝。這位已經臨近暮年的帝王,在知道后,自是大喜過望。
其實明德帝也是個有為明君,明察沉斷,從諫如流,且能恭謹節儉,是個不錯的皇帝。
難得是,一直到如今的暮年,明德帝也沒有因為年老而開始變得昏聵,耽于享受,而使得朝堂開始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