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瑤自然不可能看著嚴大姑忙碌,自己什么都不做,也在自己這個年齡段,力所能及的做些事情,像是做飯或者是給小羊割草之類。
忙忙活活,這兩個月的時間就過去。
嚴家院子現在比起阿瑤和嚴大姑剛回來的時候,已經大變樣,進門就能看到一個生機勃勃的院子。
不過眼下這些都同阿瑤沒什么太大的關系了。
因為她要開學了。
大棗村是沒有自己的學校,上學的話,需要徒步十多分鐘的時間,到隔壁楊柳村去上學。
本來嚴大姑還有些擔心,若自己去上班的話,侄女一個人在家,真的沒問題嗎
雖然說村子里的孩子都是這么過來,爸媽忙,就自個顧自個,但侄女這不是在城市里長大的嗎
真怕她不能適應。
只是讓嚴大姑不去上工,只專心在家照顧孩子,這也不成。
她現在手里是有錢,但人不能座山吃空啊
還是得有個長久的活計才行。
家里倒是有幾畝地,不過因為嚴家父母的去世,嚴會計先前打定主意要留在市里,這家里的地,已經是憑租給了別人種植,每畝地每年給百斤的麥子,若是不要麥子的話,就會根據收購的價格,折合成錢。
先前都是直接打給嚴會計。
而嚴會計沒了之后,大棗村的村支書是個負責的,就這個問題,也和憑租的那戶人家商量過。嚴會計雖然沒了,卻還留下一個年幼的孩子,所以這錢自然要歸孩子。
說起來,嚴家的人口少,地自然也不多,只有不到五畝的田地,每年大概帶來的收益,也就四百多塊。
憑租地的那戶人家,會在每年秋收后,交給村支書,由村支書打給許家。
這么一算的話,
許家收養阿瑤,還不知道是誰占了誰的便宜呢更不用許父還是嚴會計救回來的。
難怪許母的心里即便是對阿瑤有不少的不滿,但也都從來都沒有想過,要讓阿瑤離開,甚至在嚴大姑找上門來的時候,還會想著法子,不讓阿瑤跟著一起走。
有這般利益擺放在跟前,又是房子又是錢,換她的話,她也不想讓人走。
咳咳話題有些扯遠了。
嚴大姑很快就找了個活計,就在大棗村。
是村子里一個很有眼光的個體戶,也姓嚴,叫嚴大成。說起來和阿瑤的爸爸嚴立業,是一個太爺的兄弟,兩家關系雖不算親近,不過若是碰上紅白喜事的話,也都要幫忙。
嚴大成是個很有眼光且也敢拼的人,早在改革以開放,他是村子里第一個個體戶,最開始是從南方那邊進衣服,倒賣。
后來,手里有些錢,他經過一番調查后,發現隨著改革開放,個體戶漸漸增多,對服裝的要求也高起來。所以,他干脆在村子里辦了個家庭制衣作坊,買了七八臺的縫紉機,請了幾個手腳麻利的媳婦,開始做工作服。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沒有固定的客戶源,他是有些艱難,不過嚴大成腦子轉的快,嘴皮子也利索的很,十分能說會道,不過兩年的時間。
他這生意也就漸漸好起來,如今他可是村子里的萬元戶,有錢人家。
先前的小作坊,也在今年擴大了不少。
縫紉機也從剛開始的七八臺,到現在已經有二十臺左右,他便開始招人了,嚴大姑知道后,便報了名,等到布匹那邊裁剪好,她就要上工了。
本來還有點擔心侄女,畢竟她一上班,就有些照顧不到她。
還想著是不是該拜托鄰居谷婆婆,看顧一些孩子。
阿瑤知道后,大手一揮“姑,我好著呢。你不用操心我,忙你的去吧。”
嚴大姑
雖然這話有些好笑,不過倒是定了嚴大姑的心。
觀察了兩日,發現侄女這話不是大話,她真的是自己能照顧自己,甚至還能幫自己做飯,嚴大姑也就放心,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工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