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壁是華北地區最常見的土墻,看起來很樸素,但因為比較新的緣故,以及手繪的花草花紋,看起來還挺好看,有一種古樸的美麗。
但讓人矚目的還是小土房頂部的斜三角茅草頂,就是那種非常江南的茅草頂,他們這里壓根看不到的那種。
別說,在青山綠水的環境下,這個小屋還真的挺和諧的如果不考慮背后是很典型的北方樹木的話。
外形是好看,但關鍵是內部。
層主很負責地上了一堆照片,還貼心備注照片攝于上廁所前。
這個還不如不說啊喂
層主大概為各位介紹一下,這個廁所的確不用水,因為它不需要,噓噓的口子本身就不需要水,尿液自己流下去就行了,大撇那里的話,在上完廁所后s,廁紙是可以丟下去的,但是濕廁紙不可以丟,門口有寫只要在起身后將邊上的搖桿轉三下,你的粑粑就會和下面的生物墊料相混合,并且被埋得看不見了。
按照門口說明書的內容,冬天2個月,夏天一個月后,你的粑粑們就會變成氮元素很豐富的有機物,可以直接給植物施肥。
不過按照動物園的說法,因為大家上廁所的時間不同,食物攝入也不一樣,為了保險,他們是會將收集來的有機肥和動物糞便一起送到堆肥機里面發酵后再使用的。
手指一劃,出現了一行大字層主我特地在出門前吃了一堆大蒜然后跑去上廁所了,好神奇,拉粑粑的時候是臭的,但后來它就不臭了。
根據層主和基友的個人感受,前一人如廁后立刻進去,里面是有味道的。也就是開關門一次
開關門兩次,氣味消散很多,但還是能聞到。
靜置三分鐘,開關門一次,隱約有味道,靜置五分鐘,再開門,就幾乎沒味道了。
就沒有排風系統的公廁,我以為這個通風效果是ok的。
另外,現場有三種款式,一種是大小一體式,一種是分體式,還有一種是育兒式。
推薦喜歡同時噓噓和拉大撇的親們嘗試它們一體式的那款,那種自己轉個身就行,否則分房間的那種你得排隊兩次。
當然,最好玩的還是育兒室內,這個應該是給雙親帶著孩子準備的廁所,大人的廁所裝備是一樣的,但是小孩廁所的有機質要自己倒入,邊上有個放了木屑還有些奇怪東西的小盆子,小孩子上完廁所,父母幫忙舀三勺進去就能蓋住了,個人覺得兩種都很好玩,建議都常識一下。
最后,我要說一句,敢在動物園搞這個的,即便是試點,我也要說,岱山動物園,你牛,層主環保專業的,我們有很多東西其實設計得很好,但是沒有人愿意嘗試也沒有推廣,但岱山動物園這么一搞,看到它的人就多了。
這種生態旱廁對于一些適宜用旱廁的地方真的很好無論是對環境還是對使用人,哪怕是成本也很低,希望以后zf做農村廁改的時候多看看我們生態旱廁,不要一門心思改水廁,并不是每個地方的自來水處理廠都能接納大量糞便的,部分地區它就是適合用旱廁
岱山動物園,老子宣布,老子路轉粉了這就去沖年卡氪金去
d,這動物園它居然沒有年卡,你們都不會賺錢的嗎錢都不要,急死老子了
s在動物園門口遇到一個問路的清純大美女,好像是來測量動物園堆肥機數據的,老子可能要開桃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