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咳,犯罪嫌疑人猴大、猴二、猴三。”
“年齡三歲,三歲,一歲。性別雄性、雌性、雌性。種族獼猴,二級保護動物。”
“事實經過為猴大攜妻小來岱山動物園水果園進行盜竊,累計糟蹋了一棵李樹,兩棵桃樹,造成財產損失若干,幸而被水果園看守狗群聯合抓捕,因在反抗過程中行為較為激烈,被狗群咬傷,為此,岱山動物園人道性給予治療和手術,共造成損失和額外開支人民幣四千余元,此金額已達到立案范疇,犯罪事實清晰,過程清楚,金額符合小額審判標準,一審即終審。現在進行案件宣判。”
昏暗的室內,吐著舌頭還沒從麻醉中醒來的猴大無力抵抗,它的妻子護著孩子,在籠子里瑟瑟發抖,不敢抵抗,它們只能沉默地迎來這不公正的審判。
坐在他們對面小方凳上的人類一合病歷本,發出“啪”的一聲,將對面的猴子母子嚇了一跳后,菱形的嘴唇一抿,冰冷而犀利地說“判處在岱山動物園做猴,一直到賺的錢還清債務,或者有人將你們贖身為止。”
“犯罪嫌疑猴對判決有異議嗎沒有,好的,審判通過。”
隨著這份判決,岱山動物園的猴山迎來了新客人。
猴山其實不是山,用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岱山動物園的老猴山。
岱山動物園和曾經的大部分動物園一樣,都有著當年從前蘇聯流傳過來的猴山、熊坑。
雖然這兩種飼養方式在現在看來已經是落伍的標志性產物,哪家動物園還在用這種形式展出動物,九成九就可以被判定為這個動物園不合格了。
但在當時,這兩種觀賞模式在那個時代是超脫了單純籠養的先進展示模式。
比起被塞在籠子里,它們可以讓游客看到更多動物活動時候的模樣之余,也能讓動物們有更大的空間和更豐富的豐容。
雖然在現在的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但人類的投喂的確算是豐容的一種。當時對動物的研究還停留在怎么養活上,并沒有給玩具給豐容之類的意識,所以人類的投喂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豐富了動物們的食物來源,動物和人類的互動乞食也算是它們無聊生活中的一點樂趣。
而且在物資不足的7080年代,游客就算投喂也投喂得很有限,大多都是蘋果黃瓜之類的天然食品不說,他們的投喂某種意義上也彌補了圈養動物營養不足的情況,所以其實當時的動物過得倒也不是非常糟糕。
只不過時代發展得太快,等到了90年代和00年代,高速發展的社會和人類物資進入了大爆發,伴隨著塑料袋和膨化食品的出現,投喂逐漸成為了大部分動物園動物都要面對的催命符。
岱山動物園曾經的猴子們命還不錯,它們是老院長從耍猴人手里買來的,還有些是別的動物園養不下賣出來的,基本都適應了圈養生活。
雖然也經歷過人類的投喂,但老園長對它們看護有加,它們也死得早,極限也就是面對一下散裝的鈣奶餅干,沒經歷后代那一道道千奇百怪的催命符。
而在猴山的猴子先后老死后,老園長因為資金、精力有限,也沒有給動物園補充新的猴子,猴山便長期處于閑置、亦或者中轉養殖狀態,一直到前段時間動物園翻新,徹底將猴山的歷史結束,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猴山展區。
新猴山不是山。
準確的說,它不是光禿禿的山。
新猴山里種植著不少樹木,樹與樹之間有綠色或者是枯黃色的藤蔓作為連接,有水池、有溪流、當然,也有山地供猴子們躲避棲息。
這里的環境幾乎照搬了猴子們的野外棲息地,原本是給那只性格古怪的金絲猴準備的,但金絲猴現在因為隔離免疫以及購買程序還卡在原地,所以就先拿來給獼猴們應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