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三天前,經過大宋君臣商議討論,最終定下‘先南后北’和‘先易后難’的統一戰略,今天商議的則是先打西南邊的蜀國,還是打東南邊唐國的問題。
經過剛才眾人一番激烈討論,最終趙匡胤拍板,決定先攻打蜀國,主要理由就是蜀**力和國力相比南唐要弱一些。
開始統一天下的征途,首先攻打蜀國并不是趙匡胤的突然萌生的想法,趙匡胤在做這個決定之前,其實已經有反復的思量,今天和自己依重的臣子們商討過之后,最終做出了決定。
如今大宋國力日漸強盛,兵鋒正悍,之前后周柴氏本來就打下了不錯的基礎,大宋立國五年的休養又更進一步。
當然,大宋還遠未達到國泰民安、兵強馬壯的地步,但在君臣共同努力下,糧草積攢了不少,兵甲軍械也準備充分,再加上趙匡胤性子寬厚,朝堂氣氛和睦,君臣一心,貌似也的確到了邁出統一天下的第一步了。
至于這一戰要征調多少勞役民夫,調集多少大軍,戰后多少民夫回不來,多少將兵戰死沙場,付出多少代價……開玩笑,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打仗哪有不耗費錢糧國力的?
“如今我大宋已滅荊、湖,占據長江中游戰略要地,切斷了蜀國與唐國的聯系,攻蜀時機已經成熟。傳令,張暉為鳳州團練使,半年內,必須打探到蜀國邊關軍寨虛實,以及山川險易,并加緊制造戰船,訓練水軍。命西南諸州抓緊時間造輕車,以供山地輸送之用。設西南轉運使,作攻戰的物資準備……”趙匡胤最后下達了命令。
副相王溥有不同意見,剛便據理力爭,可是趙匡胤不聽他的,此時又咬牙道:“陛下,蜀國位于天險之地,地利優勢明顯,又有天府之國美稱,百姓富足,糧草充盈,臣以為此戰太過兇險,若不能在半年內滅了蜀國,我大宋耗費錢糧何止巨萬,臣擔心會傷及我大宋積攢的元氣,故臣以為,還是先打南唐之國為上策……”
趙匡胤心中有些不耐煩,但面色溫和,說道:“愛卿不用多言,朕意已決,按照朕剛才所說,諸位各司其職,去做準備吧……”
……
……
眾臣散去之后,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宰相趙普留了下來,神情肅然的向趙匡胤深深一禮,道:“陛下,臣有秘事要啟奏。”
趙匡胤有些意外,下令讓殿內的內侍和侍衛全部退下。
只剩下皇帝和宰相二人,趙普突然向趙匡胤跪下道:“陛下發兵統一天下之前,卻有一事必須先要做,否則大難臨頭,社稷難存。”
趙匡胤眉頭一皺,文官奏對之前都喜歡以驚人之語引起他的注意,當了五年皇帝,這一幕他一點都不陌生,淡淡說道:“愛卿有何要事,先起來說吧!”
“謝陛下。”趙普起身神情凝重道:“臣以為陛下在發兵攻打蜀國之前,當先撤掉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琪、張令鐸、趙彥徽、羅彥環五人兵權。”
趙匡胤有些不以為然,說道:“朕明白你的顧慮,但除了高懷德是朕的妹夫之外,其他五人都是朕的義社兄弟,朕對他們向來器重,富貴爵位和官職一樣不缺,他們不可能做任何對朕不忠之事。”
趙普顯然早就料到趙匡胤會這樣說,立刻神色凝重的說道:“陛下,臣也相信他們不會做出對陛下不忠之事,但是他們手下諸將未必如此。”
趙匡胤想起了自己陳橋兵變的過程,瞳孔微縮,但想了一下,還是搖頭道:“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琪、張令鐸、趙彥徽、羅彥環六人都是大將之才,怎么可能連區區下屬都掌控不了,朕還是難以相信!”
趙普卻冷冷一笑:“陛下,周世宗的難道不器重諸臣,陛下當年為將時,難道掌控不了自己下屬嗎?”
“放肆!”趙匡胤臉色大變,一聲怒喝。
趙普連忙跪下,腦袋低垂,不發一言。
不得不說,趙普這句話戳中了趙匡胤的命門,自己當年不也是深受周世宗器重?自己也認為將下屬牢牢掌控,可是最后還不是被手下推上皇位,背叛了周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