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有內侍跑來說陛下宣陽武縣子黃知軒到甘露殿覲見。
黃知軒知道,甘露殿其實就是御書房的外殿,在御書房中能被天子接見的臣子只有兩種,一種是皇上的近臣,比如皇城司總管趙岡和大內總管王繼恩,另外一種是重臣,如趙普、趙光義、石守信這樣的重臣。而甘露殿則是經常進行小朝會。
黃知軒心中胡思亂想著,跟在小太監后面向甘露殿快步走去。
甘露殿中,趙匡胤坐在龍榻之上,神色有些嚴肅。
宰相趙普、副相王溥和范質,以及六部尚書跪坐在右側,而左側則是樞密院正副使石守信和薛居正,以及三衙的“三帥”和四衛主將。
趙匡胤最近又挑選任命了一個樞密院副使李處耘,這樣一來,樞密院一正兩副,算是將石守信的權力進行了一定的分攤和制衡。只不過目前李處耘人在淮南,還沒有到任。
另外,這三衙和四衛卻是最近新出現的機構,三衙的主帥和四衛主將也是新近上任。
雖然順利的完成了“杯酒釋兵權”,但是趙匡胤卻從未滿意過,事實上這只是他對軍隊高層建筑進行改革的第一步。
所以在一個月前,趙匡胤將南唐使團送走之后,便開始了他集權改革的第二步。
這一個月中,他先后下旨進行了一系列的軍制改革,首先是將馬軍和步軍從此分開,成為兩個系統,將從五代一直對立的殿前司和侍衛司分成殿前司、侍衛馬軍司、軍司這三個軍衙,史稱“三衙”。
這“三衙”長官被稱為“三帥”,即殿前都指揮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而在“三衙”之下,又設“四衛”,即殿前司鐵騎軍、控鶴軍,侍衛馬軍司的龍捷軍,侍衛步軍司的虎捷軍,目的是為了剝離“三衙”的兵權。
而在“四衛”之下又各設四廂都指揮使,從而進一步剝離四衛的兵權。
總體來說,就是三衙雖然掌握禁軍,但卻無調兵和發兵的權力。樞密院有發兵、調兵之權,而不能直接掌握軍隊。調兵權與領兵權分離,各自獨立,相互制約,有利于皇權的控制。
這一改革,算是徹底消滅了自漢以來的藩鎮割據的可能性,但是過分強化集權時間一長,必然會造成冗官、冗兵、冗費的問題,宋朝也從此埋下了積弱的隱患。
“諸位愛卿,今天召開小朝會,卻是因為荊湖周氏派人向我大宋求援,朕以為這是攻下荊湖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諸位愛卿對此事如何看。”趙匡胤肅然說道。
在場有些人已經得到這個消息,有些人還是首次聽說,特別是一眾武將,此時聞言,無不精神一振,龍捷軍主將曹彬立刻站起道:“陛下,臣愿帶兵幫陛下打下荊湖。”
曹彬一帶頭,其他四衛主將也紛紛站起大聲表示愿帶兵打下荊湖。
趙匡胤對自己一手挑選的“四衛”主將的反應非常滿意,點了點頭,道:“四位愛卿稍安勿躁,現在還沒有到定下誰統兵出戰的時候,而是商討要不要出兵打荊湖的問題。”
石守信站起來說道:“陛下,前期一直準備攻打蜀國,打探情報、糧草準備和運送等事宜已經準備不短時間,就怕此時冒然改變既定戰略,有所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