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好吧。那陛下站過來點兒。”冼如星與他肩靠肩,下意識比了一個“v”的手勢。朱厚熜見狀連忙有學有樣,也比了一個。
最后看著照片,冼如星恍惚間差點以為自己在和高中男同學春游。
達成心愿的少年將一沓照片小心翼翼地收好,表示以后他倆每到逢年過節都可以照一次,等老了拿出來觀看肯定很有趣。
“再說吧。”冼如星隨口打了個哈哈,沒太當回事。
明朝的臣子活得實在有些艱難,不同于“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宋,單說早朝這一塊,太\祖朱元璋規定四品及以上官員必須參加。于是大臣午夜就要爬起來,穿越大半個京城前往午門等候,在此期間甚至發生過天太黑官員們看不清路最后掉到水里淹死的慘案。
當午門上的鼓敲響時,大臣按照品級排好隊,凌晨五點宮門開啟,依次進入,這其中要事有人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穩重的都會被御史用小本本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不過好在,除了朱元璋精力旺盛上朝勤奮之外,接下來的幾任一個賽一個懶,從英宗朱祁鎮開始,基本都是兩個月一朝或三個月一朝。
朱厚熜剛剛登基,正是精力旺盛打算大干一場的時候,所以對自己的第一次朝會尤其重視,早早就起來準備。
這也是他第一次近距離完整地觀察自己的下屬官員。
少年穿著大紅色皮弁服,百官則身著朝服,站在丹墀上,分列在東西兩排,齊齊向天子鞠躬,一聲“圣躬萬福”叫得朱厚熜通體舒適。
楊廷和身為太傅,內閣首輔,自然是站在首位。
他今年六十二歲了,在這個時代已經算長壽,但雖然年紀大了,身姿卻依舊挺拔,面龐瘦削,細眉俊目,看得出年輕時候一定長得非常秀美。
朱厚熜知道這位大明肱骨權傾朝野,但之前短暫交手兩回自己都占上風,于是心態十分輕松。
第一次見面,他特意盡量表現出了自己平易近人的一面,對待朝臣十分和善,連聲音都帶著笑意,而文武官員們自然也恭敬萬分,一時間竟頗有些君臣相得的味道。
朱厚熜志得意滿,甚至覺得當皇帝也不是很難,也許真是祖宗顯靈,這位置天生就屬于他。
在交代了幾句,剛想退朝,突然,禮部尚書毛澄站了出來。
“陛下,臣有事要奏。”
朱厚熜心中“咯噔”一聲,莫名覺得有些不安,但還是平靜地準奏。
“啟稟陛下,國非大禮不能明矣,陛下前日讓禮部為興獻王上尊稱,經禮部商討,按照祖制,您如今應稱孝宗皇帝為皇考,興獻王為皇叔父,興獻王妃為皇叔母,以正此身。”
饒是早有準備,朱厚熜依然被他氣的夠嗆,勉強維持風度道“朕以天子之禮入朝,又有什么不明的況且興獻王只有朕一子,朕若過繼給孝宗,那興王一脈不是要除嗣難不成朕當了皇帝,還要連累母親姐妹淪為庶人無家可歸”
對此毛澄似乎早有準備,一板一眼道“此陛下不必憂慮,益王子嗣繁茂,可以過繼一支給興獻王,朝廷早已派人知會,益王本身也同意了,斷不會令興獻王無子國除。”
此時朱厚熜才知道,原來這段日子這幫人看似按兵不動,實際上全都安排好了,只有自己還沾沾自喜。
他緊握龍椅,直到關節泛白,用強烈的刺痛使得自己保持清醒。咬緊牙關一字一頓道“父母人倫,怎可如此輕率,不如讓百官們討論,看是不是有不符禮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