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消停了,垂頭喪氣地坐了回去。給皇帝做飯不容易,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所以光祿寺只會做最原始的,連鹽都不敢多放,生怕圣上齁到咳嗽怪罪下來。
他們最擅長的一道菜叫“馬豬羊肉飯”,聽上去十分黑暗料理,事實上也差不多,就是拿這三種肉剁成泥跟米飯和在一起,最后撒上一點點鹽和菜丁,如此營養均衡又容易消化,朱厚熜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差點沒吐出來
安慰地拍了拍少年的肩膀,冼如星話鋒一轉,開口道“你覺得,土豆絲和薯泥這兩道菜怎么樣”
朱厚熜半靠在椅子上,吃得太飽有些懶洋洋道“還行,就是感覺有些燒心,以后可以在宮里種點。”
冼如星“”那是因為你自己吃了四盤。
搖搖頭,繼續道“在宮里種什么,我是想把這東西推廣到全天下,尤其是西北那邊,土豆耐干耐旱,對環境要求不高,還頂飽。我聽說這兩年西北耕地越來越少,種這個正合適。”
“哦倒是有點意思這東西該怎么種每畝地能產出多少,侍候起來方便嗎”朱厚熜興致勃勃地問道。
冼如星在心中估算了下,給出一個保守的數字,“兩千斤應該是有的。”
“多少”朱厚熜以為對方在跟自己開玩笑,重復一遍后,錯愕地盯著盤子里剩下的幾根土豆絲,心中波濤洶涌。
要知道如今哪怕好的水稻,最多也就畝產五百斤,兩千斤是個什么概念,他想都不敢想
要知道這還是冼如星往低了報的,現代種植正常的話三到五千斤是常態,如果照料的好,有的甚至能到八千斤。
朱厚熜直接起身,快步在屋里轉了幾圈,興奮道“好哇,有了這個,百姓們就不用挨餓了,我馬上就讓人安排下去”
眼看小皇帝逐漸上頭,冼如星連忙將人攔住,“等一下,陛下,這種事兒急不得,你想想,西北距離京城有千里遠,就算是下旨,到了那里真的能執行嗎”
朱厚熜呆了呆,緊接著陷入沉思,半晌,沉重地搖了搖頭,“估計百姓都種上怎么也要五年吧。”
冼如星嘆氣,還是太樂觀,五年,五十年還差不多。
畢竟歷史上相同的事例就再那兒擺著。拿玉米舉例,事實上玉米明朝萬歷年間,也就是幾十年后,就已經引入中國了,不過一直沒怎么得到重視。清雍正在位時期,意識到玉米的好處,曾經鼓勵大家種植玉米,后來他兒子乾隆繼位,更是用盡各種手段,連死之前還在念叨推廣玉米種植,最后直到道光末期才有了一定規模。
產生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方官吏的懶政,農民們對新作物的不信任,收購市場太小等等,總之古代行政效率如此底下,推廣起來真的很難。
“必須得想個辦法”朱厚熜沉思許久,突然抬頭道“你說,我給臣子們發,讓他們回去種,種好了之后拿到朝堂上比賽,贏的大肆褒獎怎么樣”
冼如星覺得這番操作有點熟悉,旋即反應過來,這不就是大明版“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嗎,遂有些哭笑不得。不過仔細想一下,說不定還真能行。
絕大多數大明官員都想進京,所以對于京官的關注度一直持續著,像楊廷和,往往他說了什么話,做了什么事兒,很快就有人效仿。而老百姓們要是聽說連皇帝和大官們都種,心里估計也有底了,但光是如此顯然還不夠。
冼如星托著下巴,半天,開口道“這樣吧,過兩天我寫個計劃書,陛下你看看假如可以的話咱們在京城簡單辦個美食節,推廣一下土豆菜肴,我還能宣傳宣傳新店。不過具體實施得等下一批土豆長出來,怎么也要明年開春吧。”
聽她這樣講,朱厚熜大笑,如此雙管齊下,他就不信事情辦不成看冼如星的眼神愈發溫和親昵,“仙師又幫了我個大忙,得您助力,我簡直如虎添翼我、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賞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