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連連點頭,“對,我正有此意,不過找誰配合好呢”
說著說著,兩人的目光不禁飄向一旁好久都沒出聲,努力降低存在感的王尚書。
王瓊“”
第二天早朝,嘉靖先是提出了擴充營繕所和“班匠征銀”的計劃。
對于后者大家倒是沒說什么,畢竟如今官匠拉胯已經是有目共睹之事,就連朝廷給官員派下來的賞賜都破爛不堪。但于是營繕所,朝臣們便不同意了。
本身官場上對于出身匠籍的官員就十分歧視,現在竟然還有給他們設立專門的晉升渠道,甚至奪取文官手里的權力,自然是不可忍于是當即就有人跳出來道“陛下,您如今賞官既濫,則俸祿不得不增,朝廷國庫當不起這無涯用度,懇請為天地生民收回成命。”
這頂大帽子砸下來,正常人也要懵上一懵,但朱厚熜早就跟冼如星商議好了說辭,氣定神閑道“日后營繕所為朝廷兼顧研發利民之物的責任,所取俸祿自行承擔,不走國家財政。”
此時又有人表示,他們這些文官尚要科舉獲取功名,武官則用軍功性命去換,如此憑什么匠人就能直接當官,又以什么來對他們進行考核。
對此朱厚熜開口道“朕自然會委派朝廷命官坐鎮,而且也會有專門的評選標準,此事不過是個預想,真要徹底實施怕是要有個幾年準備,今日先拿出來討論一二。”
官員們一聽這話放松了許多,只要匠人們的升遷還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好,反正還有時間,等真到那時候再說吧,于是便沒再反對。
朱厚熜點頭,接著突然丟出一道驚雷。
“朕常聞天子七廟,昭穆,而今興獻帝崩于安陸,朕父子二人相隔千里,不免日夜思慕,遂欲總領舊地,供興獻帝于太廟。按親盡則祧,改太宗為成祖,奉仁宗于祠外,眾卿家意下如何啊”
按照明朝規定,在皇室太廟里一共可以供奉九位天子,現在傳到嘉靖是第十一代,其中建文帝被朱棣踢出去,景泰帝不被朱祁鎮承認,所以算上朱元璋的老爸德祖朱百六,排在他前面的剛好九人。
但隨著皇帝的增多,太廟里人數又不能增加,如此想要擠進去就得按照“親盡則祧”這條規矩來。說的便是哪個皇帝想要進太廟,那就將一個離你最遠的皇帝踢出去。但是踢“宗”不踢“祖”,所以前兩任皇帝不能動,現在朱厚熜想要抬自己親爹進太廟,按道理就要將太宗朱棣趕出去。
可太宗功績又高,還是他們這一支的祖宗,趕出去總不是道理,所以嘉靖就表示要把太宗的廟號換為成祖,然而把下一任的明仁宗朱高熾踢走。
聽到此言滿朝文武群情激憤,如果說之前攔著皇帝認爹可能在倫理上有點說不過去,但嘉靖此舉就完全半點道理都沒有。
在眾人開口前,王瓊先站了出來,怒斥道“陛下,興獻王又沒當過皇帝,怎么能進太廟呢而且歷朝歷代,開國為太、祖,繼任為太宗,您這樣改,不是說太宗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