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宮看到仙幕中擁有美好生活的黔首們,百官們也沉默了,原來六國遺民是指曾在六國時就風光無限的貴族、地主、士人、鄉老,不是指黔首們嗎
那些黔首,真的那么好哄
公子高嗤笑“六國士族說什么復辟舊國,不就是為了恢復自己士族榮光罷了。”
子嬰因為之前被仙幕著重點出了,此時也在殿上,他站在扶蘇身邊,嘆氣道“是極,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無論是戰亂時期或是平和時期,百姓最不容易。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若有可選,沒有人想回歸戰國紛亂時期。”
六國士族真的忠于六國嗎
面對仙幕的又一個問題,沒有人敢胡亂回答,畢竟之前被打臉的痛感還歷歷在目,只有黔首們積極回應“仙幕這么問了,他們一定不忠誠。”
黔首們對著附近的某一個人指指點點。
“看來他們就是沒斷奶的娃娃啊,想要我們始皇的關注和重用,因為沒有得到始皇的重用就想著舊主家的好,嘖嘖嘖。”
被指指點點的士族一個橫眼過去。
但黔首們卻齊齊上前,眼睛睜得比對方還大。
看什么看,橫得過誰啊橫,不就是一群沒斷奶,沒編制的孩子嘛
士族看到本來對自己唯唯諾諾的人突然這么兇悍,自己的火焰就先熄滅了。
打不過他還躲不過嗎
他換別處看這破仙幕去
看到士族遠去,這群黔首們個個都歡欣鼓舞起來,那群士族也沒有那么牛嘛
這個問題不用等到秦末來答,直接看秦一統前的戰國時期就好。
戰國七虎爭天下,莫不招攬四方游士。這四方游士在戰國時期就叫客卿。
這些客卿,他們胸懷大志,腹有良謀,但在故國卻無展示舞臺,不是無緣面見國君,就是國君對他們的思想并不采納。
他們四處遠游,就如備受儒家推崇的孔子也是在周游列國推行他的治國理政思想。他們要借助他國君主之手,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這就是所謂的忠誠
聽到仙幕的話,屬于六國士族,并且經常揚言想要恢復故國的儒生臉色一黑,這這這仙幕為何又抓孔圣人來說話
所以六國士族真的忠誠于故國嗎忠誠的是那位與自己抱負契合的國君,還是那份買方市場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罷了。
秦地黔首經過仙幕的多番教導已經明白了,一切都是利益在推動。
六國遺貴忠誠的是利。
如若真的要說來,秦能夠一統六國,六國士族在其中可出了一份非常強大的力量啊
黔首們聽到這快樂搓手,雙眼放光“我滅我的國”又有樂子可以看了嗎
位于咸陽宮的百官們齊齊看向角落的一個位置。
被百官們持續性注視的李斯“”
李斯悄咪咪地往角落躲了躲,隨后又理直氣壯地直視回去,在座的不是很多都曾是六國人嗎
秦國國君們在為一統奮六世之余烈時,六國的很多精英士族也貢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商鞅、張儀、范睢、呂不韋、李斯都是六國人。
在戰國,中后期的秦國可以說是布衣、游士的最向往的那片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