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博主并不僅僅是想講給你們聽,若是可以博主想告訴三十九歲剛一統天下的始皇陛下守土奈何敬其眾,合其親。敬其眾則和,合其親則喜。無使人奪汝威。因其明,順其常。順者,任之以德,逆者,用之以力。德道相輔,重在于利。同天下之利者,天下和服。
亦如兩千年后偉人所說的團結一切你可團結的力量,鑄造共同利益,向萬世永昌進發1
“呼”仙幕一講完此時的天下臣民皆重重的呼出心中的熱氣,實在是仙幕講的太精彩,讓很多人憋著一口氣聽完只覺得鮮血沸騰忘記呼吸。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瓦房內,一群身著儒衫的中年人看著仙幕,其中一人嘆道“以往吾只怨恨于大秦的鐵騎滅我國君,奪我國土。聽仙幕言始皇一統十一年后秦末六國復辟心中也只有欣喜,欣喜于始皇逝世,欣喜于可復辟故國,可”發須皆白的老者羞愧的紅了臉,好似不想在說下去。
“可吾等皆忽視那在底層受苦的百姓。”有人替他補充道,“我等與那些一心想復辟舊國想建功立業的士族將領無任何區別。”
“圣人言民為國之根基,為政者當愛民、敬民、惠民。上好禮義信,民莫敢不敬、莫敢不服、莫敢不用情。但”所言的這一切現如今看來不過是覺得可以維護君主權勢罷了。孔鮒看向仙幕,“但仙幕所言卻是另一番景象。”為民不僅是維護君主統治與國家長治久安,而是因為那些民也是會在夜晚思鄉思父母祈禱太平,甚至睡覺都不得安穩的人。
他抬頭看向下首的中年人“不知叔孫通在咸陽可有傳回消息”
被問到的人答道“自六國篇章結束,咸陽的探子屢屢看到百官深夜從咸陽宮中出來,應當是在商討如何解決仙幕所言的困境。而通傳回的消息證實咸陽宮正馬不停蹄的在商討方法。”
大廳內,一眾儒生注視著孔鮒,就像忠誠的士兵在等待將領發號施令。
“世治則助之行道,世亂則獨治其身。吾曾以不用之學不仕秦,遣叔孫通入秦,其為儒生卻以法仕秦,官至博士,能見時變。”孔鮒望著那一雙雙灼灼的眼睛嘆息,“今仙幕降世,點明時勢,世治不遠矣。”
聽到這里,那一雙雙眼睛中皆映出激動之色。仙幕點明時勢時他們就在心中演示應當如何治世,而今終于到他們實踐了嗎
此時遠在咸陽的叔孫通自然不知道他的師父孔子八世孫孔鮒正因為仙幕的話得出世治不遠矣的推論來。
但知道了他也不會驚訝,因為早在大秦一統前有人惋惜他師父修文乃修當身不蒙其榮,百姓不獲其利的無用之業。他師父就說過今天下將擾擾,終必有所定。修武以助之取,吾修文以助之守這等不隨流俗、知權變的推論。而后續的發展果然同他師父說的那般大秦一統。
若是叔孫通知道了定會內心驕傲的同時表現的極為淡定,畢竟他的師父博通經史,善論古今,能推斷出這些也是正常嘛。
當然也有叔孫通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他的師父在始皇焚書坑書時將書先藏之以待其求眾多書籍藏于祖堂壁中,帶弟子百余自隱于嵩山。當西楚霸王一把子燒掉始皇存檔在阿房宮的百家書籍時,留下先秦古文字書寫的孔壁古文的傳說。
比如他的師父在陳勝軍興時因秦焚其業,積怨而發憤于陳王率魯諸儒持孔氏之禮器往歸陳王勸陳勝興霸王之業獲得陳勝贊許,但因陳勝覺得儒生不懂軍法而不聽勸,果敗。僅呆六十天,便知不同則不相為謀以目疾為由離去,帶領諸弟子隱世書寫孔叢子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