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鮒點頭“據通傳回消息,始皇事必躬親。”
孔鮒面前的諸位儒生咋舌“這做皇帝真不容易,操心天下事就罷了,竟然事無小大皆決于上。”
相信在座的各位心中已經有了答案,沒錯,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就是我們始皇帝經常工作到半夜的原因。始皇陛下典型的熱愛內卷,經常零零七上班制的工作狂是也。
依據秦始皇本紀記載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什么概念
基本上沒有識字的黔首撓頭,仙幕雖然能夠讓他們聽得懂這些文字,但聽是一回事,能理解與否是另外一回事,不過聽仙幕這語氣,始皇陛下的皇帝生活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輕松
而懂得上面意思的士族們卻倒吸一口涼氣“這始皇,竟然如此之勤勉難怪六國帝王都被他滅了。”想到他們認識的君主,那怠懶安于享樂的樣子,士族覺得秦始皇能夠一統天下好像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是何意思呢也就是始皇陛下面對天下之事無論大小皆會親自在裁決,每日進行的事務甚至可以衡石量書,也就是用衡石來進行計算重量,奏折日夜上呈,批改不完則無法休息。
由于始皇陛下已經統一度量衡,秦每石約百二十斤,也就是我們的始皇陛下每日需看奏折一百二十斤。秦一斤約合我們現如今半斤,也就是六十斤。
這奏折用詞晦澀,內容簡略但信息極多,再加之一詞多義。想起當年被文言文支配的恐懼了嗎而我們的始皇每日都要閱進百二十斤的竹簡。若以秦朝出土竹簡來看,一片竹簡二十五厘米左右,大致可以寫十到三十個字,也就是始皇陛下每日需看三萬字到四、五萬字的天下大事。1
仙幕貼心的附上百二十斤的概念圖,一堆成山的竹簡直接是半大小子的重量,而三、四萬字的竹簡更是鋪展開來,更是直接讓仙幕變大,變大,再變大,于是每個人的視野中,遍天都是密密麻麻的黑色文字,就如同天上一堆黑色螞蟻扒在竹簡中一般。讓天下人直觀地看到每日閱盡三、四萬字到底是多恐怖的一件事。
見到仙幕這一操作的百官都想瘋狂點頭他們的陛下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整天沉溺于國事當中還有誰能比得上他們的始皇陛下干活沒有就連他們不想干都不行
本來覺得秦始皇在咸陽可能勤勉但是應當不會勤勉到哪里去的墨家鉅子直接沉默了,與他一同沉默的是他的墨家子弟。
“鉅鉅子,這秦始皇未免也太勤快了吧我看一卷就已經要睡著了,他每日看那么多奏折”說完,他不得不最后感嘆一句,“實在是佩服。”
墨家鉅子也在心中感嘆,不過感嘆之后就是瘋狂心動。如此勤勉的帝王,這仙幕要是能夠讓他多活個十幾年,那天下海晏河清怕是不遠了。
此時的大秦百廢俱興,官員選任、錢糧支出、邊防打戰、土木工程等你能想到的皆需要始皇親自在裁決,而始皇也樂于沉浸在他大秦的基業當中。
但其實,始皇的一日活動不僅需要批閱那百二十斤的奏折,包括但不限于一天一小朝會,三天俺一大朝會,與百官商討。外加一統后為安撫六國民心的多次巡游,我們可以想象得到,那車架里面陪伴始皇的可能不是美人妃子,最有可能的就是始皇寶貴的奏折。
事必躬親,一生都在為大秦萬世永昌的千秋功業而奮斗,是秦始皇的基本操作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
勤勉始皇,在線內卷。就沖這卷王姿態,無怪乎秦始皇能夠卷死六國君王成為一統君主。
但相信各位也發現了,始皇陛下日閱百二十斤卻只能用竹簡,今日博主就同大家一起來探討下竹子的多種用法,比如制紙。
我來教你這樣做,你就同我這樣做,拿起你手邊的白紙。古法制紙,你值得擁有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