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危機,只要是人都會做出反應。
更何況貞觀十三年前都為臣子稱頌,被眾多能臣名相重點補習過的李承乾。
既然父親喜愛弟弟遠勝于喜愛他,既然弟弟不讓哥哥活,那么哥哥反殺弟弟總沒錯吧
既然老爹可以為了保住腦袋瓜把爺爺變成太上皇送去養老,那他李承乾搞一波,直接送老爹李世民去養老也沒錯吧
既然怕李泰再搞玄武門20,成為秦王李世民20,那就先下手為強,自己先成為李世民20。
老爹的例子不就是一個成功政變的例子,證明了皇位先下手為強,史書是勝利者書寫的,只要能夠當好皇帝,創造治世,就會為人稱頌,受百姓愛戴。
不想成為李建成20的李承乾,在理智與情感的雙重作用下自以為很聰明的決定
走李泰的路,讓李泰無路可走。
李世民20出現,李承乾準備再現玄武門競爭上崗,憑自己的努力向世人展示,他有能力成為競爭上崗的高質量太子。
至于有沒有人跟從他政變,這還用說嗎
君不見太宗李世民對于玄武門之變可是從未避諱,那些跟隨他進行玄武門政變的人又如何人人看在眼中。
對參與玄武門之變的文臣武將們封賞甚隆,一品滿地走,二品多如狗,多年征戰不如從龍一搏。
跟從李承乾謀反的臣子甚多。
親手把李唐皇位正常繼承機制給砸爛的李世民或許曾試圖修繕這個繼承機制,如登基后就立李承乾為太子就是一個最好的態度。
但玄武門之變的影響還是太大了,成功所獲的利益也太吸引人了。
至此,玄武門之變20開啟。
殿中滿地走的一品二品臣子“”
“太子與帝王的關系之親密,本就要超過其他兒子,這怎么反上了”
“原先以為陛下不避諱玄武門之變乃光明磊落之舉,未曾想后輩會以此為借口,效仿政變”
“已為太子為何要謀反啊,當年秦王那是逼不得已,不反則死,太子有何理由謀反”
臣子們不解,臣子們憋屈,臣子們遺憾。
謀反得來的帝位,總有種名不正言不順之感
當然他們不是在說他們陛下,他們陛下是不一樣的存在,他們是在說其他皇子。
臣子們試圖蓋彌彰。
“仙幕不是多次說了嗎,太子只要不瞎折騰,安穩乖覺,總能登上皇位的。”
“與其造反,不如好好監國,無事可做就去長孫皇后墳前哭訴想母親了,與太宗相聚時多回憶往昔,比作天作地強多了。”
“學魏王看史修書,燒香拜佛,都比造反來得可行。”
主要吧,秦王李世民的反是那么好造的嗎以為誰都是李淵不成
臣子們篤定。
當然不屑一顧的也有。
侯君集倒是不這么認為,他冷漠道“前廢太子不也曾預備謀反,不過不成功而已,太子要是皆不做反應才不可能。”
“魏王來勢洶洶,咄咄逼人,陛下的政變珠玉在前,誰都覺得自己會是下一個開啟治世的明君。”
“太子本人那時又有腿疾在身,整日被臣子批駁,心思敏感,謀反,正常。”
至少在他的想象中,很正常。
擺正心態不作死,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做起來可不容易。
不過很可惜,玄武門競爭上崗不是那么容易的,上一屆成功進行政變的李世民是李唐歷史上最優秀的政變畢業生,跟隨他的政變隊伍可是能夠打下一個國家,創建一個治世的開國能臣。
哪能容許李承乾這個毛都沒長齊的小伙子來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