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大娶了周氏,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已經成婚,二兒子還在相看人家,小兒子才五歲。
陸二都三十好幾了還是光棍一個,叫姜氏操碎了心,不管怎么說,就是不肯找個人家成婚。姜氏說的多了他就說要上山去做道士,氣的姜氏差點一口氣提不上來,現在已經不管他了,她也管不了,愛怎么樣怎么樣吧,反正有大兒子給她養老就夠了。
陸清以前好像隱約聽自己的阿爹提起過,小舅舅年輕的時候心里有個一直惦念的人,所以這么多年不愿娶親。
只是這么多年過去了,就算再惦念,人家姑娘肯定也早已成親生子,往事已矣,向前看才是出路。
而陸尋雖然是個哥兒,卻是姜氏的幺子,還是一大把年紀的時候生的他,三個孩子里最疼的就是他。后來陸尋婚姻不幸,姜氏聽說之后整天以淚洗面,一下子白了不少頭發。
十月底,已是深秋時節。宋家村地處北方,進入十月就開始涼風習習。
回門這天風不大,地上散落了不少樹葉,路兩邊的樹叉已經禿嚕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在風中暗自搖曳。
宋聲穿了身長衫布襟,頭上用青布裹著髻,加上他俊秀的模樣,端的是一副讓人艷羨的書生模樣,看著十分體面。
這身打扮還是張杏花給他收拾的,衣服是有些舊,洗的有些泛白,但這已經是宋聲最好的衣服了。
張杏花愛面子,宋聲模樣長得好,這回門如果打扮的不像話,少不得要被丈母娘家看低了。
看著打扮過后的孫兒,張杏花喜的眉梢都是上揚的。旁的不說,就這長相,她敢說宋家村里沒幾個人能比得上她孫子。
宋聲跟著陸清走在去上西村的路上,因為歸家心切,陸清的步子都不自覺輕快了許多。
前幾天張杏花去上西村還是坐牛車去的,這次他們不著急,就慢慢走著過去。
陸清背后的背簍里塞得滿滿的,宋聲胳膊上只挎了一籃雞蛋,其他的東西都在背簍里。
這讓宋聲有點囧,本來他是要背著背簍的,可他這副身體實在是太弱了,背著背簍沒走幾步就氣喘吁吁,步子緩慢。
照這么下去,等他們趕到上西村都趕不上晌午飯了。
宋聲無奈,只好將背簍給了陸清。明明陸清看著也很瘦弱,個頭比他矮了一個頭,卻能輕輕松松的背上背簍,走路的速度絲毫沒耽擱。
陸清一邊走一邊道“相公,以后這些粗重的活就讓我來,你別累著了。”
宋聲在心里輕嘆了口氣,以后得鍛煉起來了。
途中經過兩個小村子,再往后便是上西村。上西村比較大,以前每逢月雙的時候農家里有需要交易的就會去擺攤兒,后來時間久了也不分什么單雙日子了,干脆有東西需要賣就拿出來去賣,慢慢的就成了個集市。
陸清的外祖母家在上西村的最外圍,不用從人多的集市上繞過去,走外面靠山的小路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