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嫂子心里很受用,把端著的木盆往河邊一放,將盆里的衣服打濕后在石頭上捶打。
像是有意吊大家胃口,她捶打了幾下之后才道“我當然知道。”
一聽說王嫂子知道原因,大家紛紛放下手上正在擰著的衣服湊了過來,圍著她問道“到底是咋回事啊你快說呀,可急死我們了”
王嫂子難得有一回成為大家目光的焦點,十分享受這種感覺,她上下嘴皮子動了動,說道“是宋聲把書賣了才湊的錢”
“我嘞個乖乖,我聽說讀書人最看重的就是那幾本書了,那書那么寶貴,他咋就舍得把書賣了,可真是個敗家子”
“沒準人家也沒打算再讀了呢,這不是也成親了嘛,說不定體驗過夫郎熱炕頭的好日子就沒了讀書的心思了”
“我聽說縣里學堂快開學了,宋聲這十有八九不準備再讀了,書都賣了還讀個屁啊,說不定是因為考了這么些年已經心灰意冷了,決定要放棄了。反正這書放著也是浪費,還不如賣了換些錢。”
眾人嘰嘰喳喳議論著,又拿著木棒回到原位上洗衣服,這時王嫂子旁邊的一個嬸子好奇道“王嫂子,你咋知道他把書賣了”
“昨天他進城去賣書,我家栓子也進城,剛好看見了。而且今天早上我還隱約聽到張杏花罵他了,說他是個敗家子。你想啊,這張杏花平時可最疼這個孫子了,能讓她罵,那指定就是賣書沒跑了。”
莊稼人都認為讀書人最看重的就是書,你可以沒錢,但不能沒有書。宋聲把書賣了,可不就是不想讀了嗎
村里平時供人消遣娛樂的活動也就是說閑話了,更何況這還是農閑時候,大家多余的精力全放到了說道說道村里的閑事上。
消息傳的飛快,一開始只是說宋聲把書賣了給家里人贖徭役,后來傳著傳著就變成宋聲準備從縣學退學了,不打算讀書了。
家家戶戶誰沒個外村的親戚,附近幾個村的姻親關系復雜的很,本來附近幾個村考上的童生就不多,再加上宋聲曾經有年少神童的名聲,本身就出名過一回,附近幾個村的人都知道他。
所以這不準備讀書要退學的事一傳十十傳百的,附近幾個村的人就都知道了。
離宋家村不遠的高家村自然也聽說了,李鴻云就是高家村的,想起昨日進城后跟宋聲打的那個賭,他就越想越煩悶,不知道為什么,心里總覺得不踏實,今日一大早起來吃過飯他就在房里溫書,一個月后的學堂大考他一定要考過宋聲。
中午的時候吃飯,他聽到她娘嘮閑話,“柱子,你認不認識宋家村的宋聲聽說他跟你是一個學堂的。”
李鴻云以前叫李柱,讀書以后嫌名字難聽,自己扒拉著書給自己改名成了李鴻云。
此時李鴻云聽到她娘問他認不認識宋聲,他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城里打賭考試的事該不會被他娘發現了吧
可看他娘的臉色又不太像,若是他娘知道肯定早就發火了。
他猶豫了一下,說道“認識,不過不熟,怎么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