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跟周家平日里關系不賴,周嬸子跟她打聽,她也不好瞞太死,但也不能說那么具體。
她道“老周家的,我也不瞞你,三郎確實在琢磨著燒炭的事。你也知道,我們家三郎啊,他讀書多,想法總跟別人不一樣。我跟他爹都勸他不要弄這個什么勞什子的炭,他非不聽,這縣太爺好不容易獎賞了一百兩銀子,為了折騰這個炭哪,錢都快花沒了,我這個愁的呀
張杏花說的半真半假,也沒透露出什么其他的事情來,不過證實了宋聲的確是在琢磨燒炭的事。他們家在村里最西邊,按理說干什么事村里邊的人是不會這么快知道的。
但畢竟之前建土窖時請了陳三叔過來,村里沒有不透風的墻,不過一天的時間,全村都知道他們家要燒炭了。
雖然宋聲是縣太爺都夸獎過的人,但燒制炭這個事情,大家壓根不信他能燒制出來。那要是隨隨便便就能燒出來,那炭不就爛大街了咋還會這么貴嘞
而且人家燒制炭的都是大家族,這秘方可是人家家族吃飯的家伙,都是握在人家自己手里的,哪能隨隨便便就泄露出去
有些等著看宋家笑話的慣會說風涼話,尤其是王嬸子,經過上次的事情她已經徹底撕破臉皮了,這會兒正跟人家悄悄議論道“我站在遠處看了,就那么大點一個土窖,弄
的跟個棺材似的,這能燒出什么炭來
旁邊有人道“也不一定,縣太爺都夸宋聲有頭腦,說不定真的能燒出炭來呢”
王嬸子又道“能燒出來炭那也是灶炭,幾文錢一斤,值當花錢專門建了個土窖弄我看縣太爺
就是看錯人了,他賞的那一百兩銀子,估計都花的差不多了,可真是敗家子兒這不就是在說縣老爺眼神不好
旁邊人看她說的越來越過分,也覺出來味不對了,慢慢離王嬸子遠了些。
萬一人家宋聲真的搗鼓出了好炭呢都是鄉里鄉親的,買起來肯定要便宜不少。那可是縣太爺承認過的,說宋聲腦子聰明,縣太爺的話在他們這些小老百姓的心里還是很有分量的。
這邊的宋聲壓根沒在意村里的傳言,他一心撲在燒白炭上,已經一天一夜沒合眼了。
等到第二天晚上的時候,窖頂的孔終于開始冒火了,宋老大和宋老二一直記著宋聲的囑咐,看到冒火的那一刻,立即用濕土封實了,一直到窖頂十一個孔封完。
封完之后宋聲趕緊道“大伯二伯,在窖尾大門這里放一部分濕木柴,一定要塞滿中間的空隙,塞完后趕緊把大窖門和小窖門都封牢,千萬別松動了。
今天晚上是關鍵時期,宋平和宋峰也來幫忙了,這會兒聽見宋聲說的,趕緊幫忙把大小窖門封牢。
下面只需要靜等著木柴的火燒盡,然后出炭上衣就行了,不過出炭上衣也有具體的注意事項。
一旁的宋平忙的臉上都染上了黑色的炭灰,這會兒看大家都在旁邊等著閉火,他忍不住問道“三郎,這真的能燒出來炭嗎”
這句話一問,其他人都看著宋聲,雖然他們支持宋聲的想法,但他們心里一點兒底都沒有,這會兒都在等著宋聲給一個準話,讓他們有些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