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燒制出來的炭加起來一共有一百二十多斤,宋家的人是拿著扁擔架著籮筐來挑的。
家里男丁多,一人一個扁擔挑兩籮筐,籮筐挺大的,是農忙的時候又來挑糧食用的,差不多裝了五六個籮筐就裝完了。
宋平和宋峰他們先挑著炭回家了,宋聲和他爹還有大伯二伯兩個人把土窖收拾好。
宋家雖然住在村西頭,從燒炭的地方回去直接從西邊過去,不路過村里面,但這么多人一下子全都回來,面上還全都是喜意,怎么著都瞞不住的。
況且他們燒炭這事村里人關注好幾天了,這會兒正是下午,天還沒黑,瞅見他們回來的人不少。
有那平時關系還不錯的人大著膽子上前去問宋平,大郎,你們家鼓搗的這個炭燒出來了沒
宋平高興的眉毛都要挑到天上去了,露出一口大白牙喜滋滋道“七叔兒,你看我們這樣子,像是沒燒出來嗎
周老七看他用扁擔挑了兩個籮筐,籮筐上啥都沒蓋,里面兩筐裝的滿滿的,可不就是燒好的炭嗎
宋平是故意沒掌麻布蓋上的,他就是要讓村里那些瞎了眼在背后戳他們脊梁骨的人看看,不是說他們燒不出來炭嗎看看他挑的這兩筐是啥
周老七又仔細看了一下,果然是燒好的炭,而且左邊那筐是灶炭,右邊那筐竟然是灰花炭
他驚嘆道“我勒個乖乖,真的燒出來了”
天哪,老宋家是走什么狗屎運了竟然真的燒出來了炭還是灰花炭那可是一斤要五十文的炭呢
宋家這下要發財了。
旁邊看熱鬧的其他人一看宋家真的燒出了炭,心里酸的不得了,還要擠著笑臉道喜。張杏花在后面走著,平時彎著的腰一下子挺直了不少,曬得駿黑駿黑的臉上滿是笑容。
村里有人道“杏花嬸子,還得是你們老宋家有福氣啊,就算是花光家底兒也要供宋聲讀書,這不,可終于盼到甜頭了。不像我們家,舍不得砸那么多錢供個老考不上的讀書人,一個個的就知道埋頭下地干活,其他的一說啥都不懂。要我說呀,還是我們家當家的沒魄力,早知道我們也一直砸錢供二柱讀書了。
張杏花聽出來她話里泛的酸味兒,平時兩家關系
也很平常,她道“你們家也是有福氣的,今年你們家大郎媳婦兒不是還給你們生了個大胖小子嗎再看看我們家,這努力添丁是指望不上了,只能在旁的地方找補一下。而且我看二柱種地方面還挺有天賦的,你們家的地放心給他種,以后也有福氣著呢。
村里人都知道陳二柱是個不學無術的混子,讀書不行,也不好好種地,去年種的幾畝地種子都沒發芽,全都瞎地里了。這能是啥種地有天賦的娃
而且張杏花雖然嘴上這么說,但誰都知道這添丁造人什么時候不能添,但凡是個能生的就能添。可這燒炭就不一樣了,那可是天大的喜事,你就算換百八十個書生過來,都不一定能燒得出來。
張杏花把這酸話結結實實的堵了回去。
從燒炭的地方到宋家一共也沒多少路,但這一路上尤其是到了村西口得遇見了大半個村兒的人。
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知道宋家第一次燒炭就成功了,不僅有灶炭,還有灰花炭,有羨慕的,有嫉妒的,還有一些人眼紅的都在滴血。
張杏花可不管那么多,這么些炭怎么說也是他們家辛苦了好久才燒出來的,誰要是敢在她面前說酸話,她保管給堵回去。
有那有眼色的人知道上去打聽情況,宋家一個出了五服的族叔臉上堆滿了笑,跟宋平問道“大郎啊,你們家這次一共燒出來了多少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