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廝名叫阿全,年紀不大,看著卻十分機靈。
開門后一看門口站了一個書生,上下打量了一番,問道“你是何人來這里有事兒嗎”
宋聲把背筐放下來,遞給阿全,說道“在下縣學學子宋聲,先前得盧大人照拂,心存感激。剛好前不久琢磨出了這燒銀骨炭的法子,特地來給縣令大人送幾斤。“
一聽是來送炭的,還是銀骨炭,阿全臉上雖有幾分遲疑,但看到宋聲這般打扮,也不像是什么有錢人,不至于去花費這么多錢專門買昂貴的炭來討他們家大人歡心。
阿全在心里思量之后道“你先等會兒,我去稟報我家夫人。”
沒想到宋聲卻叫住了他,不用麻煩了,我就不進去了,勞煩你幫忙代為轉交即可。就說是宋家村的宋聲送的,感念大人之前照拂。
宋聲說完之后便走了。
小廝站在門口一臉古怪的看著他逐漸遠去的背影。
奇了怪了,一般有人來府上拜訪,那都是沖著他們家大人去的。怎么還會有不想見他們家大人的人,那這東西不是白送了
阿全不太理解。
他把這一筐炭抱了回去,準備去向夫人回稟這件事,剛好被夫人身邊的丫頭翠兒看到了。翠兒是跟他一道從崔家來的下人,關系很熟。看到他抱著一筐東西從后門出進來,好奇的問道“阿全,你懷里抱的什么東西”
一聽是翠兒在問,阿全瞇著眼睛笑道“翠兒姐,這是剛才一個書生送過來的銀骨炭,說是答謝老爺的。
一聽是銀骨炭,翠兒快步走了過去。
走進后一看,這框里面裝的還真是似白霜一般都銀骨炭。看這一筐有不少,估摸著得有十斤左右。
r這是哪家的書生下這么大血本啊為了討好咱們家老爺,花這么多錢買銀骨炭
阿全搖搖頭,說道“翠兒姐,那書生說,這碳不是他花錢買的,是他自己琢磨出的法子燒的。
這下不止他驚訝了,翠兒都驚訝的張大了嘴巴,你說這銀骨炭是他燒的不是買的他是什么人啊難道是溧陽鄭家的人
阿全也不知道,但看著不大像。
他搖搖頭,道“他說他是縣學的學子,叫宋聲,應該是住在宋家村的。”
“宋家村那應該不是溧陽鄭氏的人。既然是答謝,那你快跟我過來吧,先把這事兒跟夫人說一下,看看這炭能不能收下。
阿全點點頭,他本就是要抱著炭去見夫人的。
翠兒又道“家里的銀骨炭最近正好不夠燒了,這炭送的倒也及時。”
翠兒面上很高興,往年他們府上是從來不缺銀骨炭的。今年到了這窮鄉僻壤的地方來,就是掌錢買都不大好買。
市面上的炭大部分都是來自溧陽鄭氏,今年冬天又冷得厲害,這鄭氏又把銀骨炭抬高了一個價,即便是這樣,在鳳坪縣這個小小的縣城,也依舊不好買。
最近幾日翠兒往爐盆里添炭的時候,都不敢添多了,只能省些用,就怕下一批炭還沒買回來,這一批就不夠用了。
翠兒帶著阿全到了正屋,崔夫人正坐在炭盆兒旁邊看話本子。
崔夫人出身大家族,琴棋書畫還有女紅,樣樣都精通。只是這冬天天冷,她嫌凍手,入冬之后就再沒拿過針線活了。
夫君一去衙門,她在家里就格外無聊,出去又太冷了,只能在屋里看看話本子打發時間。
阿全進來后把剛才的事情說了一遍,崔夫人本來慵懶的半靠在榻上,這會兒打起精神坐了起來,道“你剛才說那個書生叫什么”
“回夫人的話,他說他叫宋聲,是縣學的學子,家在宋家村。”
“是他”崔夫人喃喃道。
一旁的翠兒不大明白夫人口中的是他是什么意思,問道“夫人,您認識他”崔夫人搖搖頭,“我不認識,但夫君認識。”說完又問阿全,“你剛剛說,這些炭都是他琢磨出的法子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