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稀罕的不行,圍著這個半大的牛犢摸來摸去。
宋老大道“沒想到咱們家竟然這么快就買牛了,這擱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的。”
宋老二也道“可不是嘛,還想著明年的春耕又要累死累活的拉犁耙了,嘿,沒想到三郎竟然買了頭牛回來,可真是貼心。
宋老三就不多說了,他在城里還沒回來時,剛看到牛犢的時候,就已經稀罕的摸了好幾遍了。就連逛個集市,他都不讓陸清幫忙牽著小牛犢,非得自己上手牽。
隨著宋聲他們這次回來,全家都喜氣洋洋的。
小牛犢被圍觀了好一會兒,大毛他們幾個小孩子也十分稀奇,伸手夠著要摸小牛犢,卻被宋平給直接抱了起來摸。
小牛犢不知道脾氣怎么樣,小孩子又下手沒輕沒重的,萬一拽疼了它,踢了他們一腳可就不好了。
這頭小牛犢可謂是最大的驚喜,他們看了好大一會兒,張杏花看時間也不早了,發話說讓把小牛犢領下去
喂點草料。
家里沒有養牛的地方,豬圈還是臨時搭建的,如今有了頭牛,得專門給牛蓋個小牛棚。
這小牛棚可不能隨便湊合湊合,牛犢作為他們全家稀罕的珍貴東西,自然得蓋個結實又擋風擋雨的牛棚出來。
一說起蓋牛棚,宋老大他們干勁十足。不過就算再怎么想蓋,也得等到明天了。
牛犢牽下去喂草料之后,張杏花看向牛車上放著的東西。
剛才大家都在圍觀牛犢,時間過去了不少,天色已經逐漸暗了下來。
張杏花走進牛車后,看到上面有好幾匹布,上手摸了摸,是棉布,這布可不便宜。
之前陸清買的八稷布是棉麻布,不是純棉的,還要二百三十文一匹,宋聲這次買的棉布價格更高一些,一匹棉布大概花了三百五十文左右。
宋聲跟梁又明打聽過,如今的白疊子在閩南地區大量種植,因為氣候原因,其余的地方種植的并不多。宋家村地處北方,知道白疊子的很少,但卻是知道蠶絲和棉布的。
聽說南邊的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桑養蠶,蠶吐出的絲做成絲帛,價格更是不菲。而這棉布他們知道的卻不多,關于閩南種植的白疊子,只聽說又白又軟,農家知道的人也很少。
只知道棉布流通到這里時,價格就要貴上許多。但布料摸起來是真的舒服,城里鎮上有錢人家的夫人小姐都是穿的棉布做的衣服。
張杏花看到買了好幾匹,心里一陣心疼,說道“你們兩個喲,做啥子還買這么多棉布過年扯幾匹棉麻布做衣裳不就好啦這得花多少錢呀今天都買了牛了,已經花了十兩,又買這么多棉布,你們手上還有沒有錢了
宋聲趕緊道沒花多少錢,奶奶,這棉布做衣服穿起來舒服,今年又不像是往年窮的買不起布,也讓大家都穿兩身好的新衣服,高興高興嘛您放心吧,我們手上錢多著呢。
張杏花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大伯他們整天都要下地干活,再好的衣服都磨破了。還不如買些棉麻的穿,穿壞了也不心疼。
“奶奶,過年干啥活嘛,等過完年要出門走親戚,可以走親戚的時候穿呀。”
張杏花皺了皺眉,覺得孫兒說的也有道理。她就是節儉慣了,一下子生活條件好了起來,還是忍不住想要省
著點兒。
兩個伯母還有嫂嫂們都很高興,上次買新的布料做冬衣,因為要買的多,她們也沒舍得買太好的。
沒想到三郎跟清哥兒他們還知道過年給他們扯一批新的布做衣服,而且還是棉布呢。她們還沒有穿過棉布做的衣服。
張杏花道“行行行,我說不過你。老大家的,還有老二家的,來來來你們都過來挑吧,一人挑一匹,都拿回去做新衣裳。
孫氏和李氏聽見這話就更高興了。
以前她們過年回去走娘家的時候,不僅拿的東西寒酸,穿得也寒酸。
今年不一樣了,今年也可以穿棉布做的衣服,到時候回娘家走親戚,個個都能挺直了腰桿威風一把。
雖然家里燒炭掙了些錢,但大部分都在張杏花這里管著。當家的奶奶不發話,她們可不敢要錢去買棉布。
沒想到三郎和清兒哥這么貼心,把布直接買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