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家里但凡有些家底兒的,都愿意娶個姑娘回去當媳婦兒,也就是給不起多少聘禮的才會娶個哥兒回來。
杜家就是如此。
但跟宋家結親后不過一年的時間,準確的來說是去年下半年,杜家突然發了筆大財,說是家中的大兒子在外面做生意掙了不少,家底兒一下子豐厚了起來。青磚瓦房也都蓋起來了,瞬間變得體面了許多。
如今杜家這光景在同村里面比起來算是數一數二了。
可人家家里都發達了,依舊沒有取消跟宋家的婚事轉頭去娶個姑娘進門,就沖著這個,杜家在附近幾個村的名聲非常好,說是重信守諾,堅持履行跟宋玉的婚約。
宋家村的人有的在外面聽說了杜家的事,回來還跟張杏花夸道“你們家玉哥兒是個
有福氣的,這郭武村的杜家啊,現在可了不得了哦,人家那院子整整齊齊的幾間磚瓦房,聽說杜家大郎現在還是在府城里做生意呢,一家子可發的沒邊了人家不僅不嫌棄宋玉是個哥兒,還說要重禮迎娶他進門呢”
聽到這個消息,張杏花心里很高興,對方是個誠實守諾的厚道人家,想必玉哥兒嫁過去了以后肯定是要過好日子的。
張杏花又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宋玉,說道“玉哥兒,這杜家是個厚道人家,不僅沒嫌棄咱家,還堅持娶你過門,你嫁過去了肯定會享福的。
說完又道“有空我還得提點東西過去里正家里一趟,謝謝里正媳婦兒給咱家說了這門親事。要不然這好事可落不到咱們家頭上了
宋玉聽的心里也高興,未來的夫家一下子發家了,他嫁過去了就不用再過窮苦日子,說不定過年時候抽的下下簽已經解了,怎么看他這樁親事都是個好的。
在他們鄉底下,除非是讀書人,否則名聲什么的對他們來說不是什么大事。像這種已經定親卻突然發家的,發家之后覺得原來定的親配不上他們,又重新退親再娶的也有很多,所以杜家一直沒有退親,還按照原來說好的迎娶玉哥兒,博得了不少美名。
這樁婚事是在宋聲穿來之前就定下的,具體人家怎么樣,宋聲是不清楚的。不過聽家里人說了這么多,宋聲也覺得對方都發家了,還堅持娶他們家玉哥兒,看起來確實是個厚道人家。
如今宋家蓋房子也逐漸到了尾聲,堂屋已經蓋好了,兩邊的廂房也蓋差不多了,包括灶房和后院的棚子,也都搭好了,就剩下院墻沒有拉起來了。
這個活可以慢慢干,家里人就沒那么著急了。
眼下宋家的大事,就是宋玉的婚事。
眼看著半個月又過去了一半,杜家按照娶親的禮節,該送過來的東西也都送過來了。余下的就是成親當日抬過來的聘禮,其他再沒什么了。
畢竟是件大喜事,周圍村里的人也都在夸贊玉哥兒這是找了個好人家,宋家人全都沉浸在喜悅之中,漸漸淡忘了大年初一抽的下下簽的事,甚至他們想起來也是跟宋玉一樣的想法,大師都說了,順其自然,這婚事的波折可能已經過去了呢。
臨到成親前一天,知道玉哥兒第二天要出嫁,宋家的親戚和處的關系要好的朋友們全都來給他添妝了。
親戚們的添妝大多添的都是份子錢,因為宋家村這里的習俗,農家嫁娶時,要出嫁的新娘子或者新夫郎這頭是不辦酒席的。
不過也有一些關系親近的長輩,會送個鐲子或者其他什么小物件來添妝的。
宋玉平時在村里玩的關系好的幾個哥兒也都過來了,給他的添妝有的是幾尺布,還有的送的精致的荷包掛飾。
畢竟宋玉是個哥兒,不像姑娘家,添妝可以送胭脂水粉還有首飾之類的。
農家的哥兒是不擦脂抹粉的,因為胭脂的價格并不便宜,而且他們還要下地干活,打扮的花枝招展容易被人說閑話。
宋玉在屋子里的梳妝鏡前坐著,今天試了嫁衣,上面的花樣是他自己繡的,不過這布料是之前定親的時候,杜家派人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