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游點點頭,“是啊,您是不知道,現在有不少從下面的縣里來的人專門來買粉條的,根本不夠賣。”
說起這個趙游就一臉喜意,沒想到大人弄的這個粉條竟然如此好賣,這一陣子他們衙門的賬上多了不少錢,年底大家伙終于能多發一些了。
宋聲想了想,說道“我讓人再去收購一些番薯來,不是什么大事。晚上你們兩個跟我一塊兒去吃個飯,我約了張員外和李員外,想跟他們談一談建粉條廠的事。”
崔海年紀稍微有些大,不適合跟他一塊出去應酬,所以他叫上了李如成和趙游。
二人欣然答應,要知道他們整個肅昌府壓根就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特產,更別提什么廠子了。
聽說人家南邊擅長養蠶和絲制品的就會開設染坊繡坊,大大小小也都是廠子。哪像他們這肅昌府,偌大一個府城,包括下面的七八個縣,都沒有一個像樣的廠子。
現在宋大人來了,一來就搞了個大的,賣粉條不說,現在還要建廠子。現在粉條賣的這么好,一旦廠子建起來,肯定能有不少盈利。
時間長了,還不愁賺不到錢嗎
中午吃過飯之后,宋聲又開始操心著粉條廠的事兒。
粉條小作坊現在人比較少,還全都是從衙門抽調過去的。番薯不夠用,宋聲又讓魏五郎再收購一批番薯來。
這次魏五郎去的地方就遠了,他直接跑去了安陽縣,他們家附近幾個村的番薯已經被他收購的差不多了。干脆跑遠一些,其他地方的番薯比較多,雇幾輛騾車拉回來就行。
魏五郎沒想到知府大人又讓人給他傳話說要收購番薯了,他高興極了。把消息跟家里人一說,幾個哥哥拍著大腿都要幫忙。
一回生二回熟,這次魏家幾個哥哥也不怯生了,每個人租了一輛騾車,一人一個村子,到村子里收購番薯。
幾個人一個干的比一個起勁,甚至還有隔了幾個村兒的窮苦人家不知道從哪里聽來的消息知道他們家收購番薯,特地大老遠背過來賣的。
魏家兄弟五個干得十分賣力,也不嫌累,每天早出晚歸的趕著騾車出去收番薯。眼瞅著家里的進賬比之前多了許多,魏大嫂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要知道從前他們村要說誰家最窮,他們家可是排得上號的。
她嫁過來的時
候娘家其實是不愿意的,只是她跟魏大郎情投意合,而且魏大郎人老實,沒有什么花花腸子,成親后這些年也一直對他一心一意的,不論掙多少錢,除了交給娘那份,剩下的全都交給她保管。
只是他們這種地方日子過得實在清苦,家里的男人們只能出去干苦力活才能多掙幾個子兒。
現在不一樣了,一家人都開始收購番薯,靠著這個最近兩個月掙了不少錢。
上次回來后大郎他們還說他們其實是給知府大人干活的,這讓她跟魏母都嚇了一跳。還說親眼見到了知府大人,還跟知府大人說了話,每個人都高興極了。
魏大嫂聽了之后也與有榮焉,那可是知府大人啊沒想到他們這種老百姓還能跟這種大人物見得上面說得上話。
不過回去后魏大郎說了這些事情,也叮囑了家里人要低調一些,不能給知府大人惹麻煩,不然以后這么好的差事就沒有了。
魏家人都牢牢記著,沒把是給誰干活的事兒往外說,還是每天都在外面跑著收購番薯。
晚上下衙后,宋聲帶著李如成和趙游去跟張員外和李員外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