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成和趙游一愣,不太明白這話是什么意思。李如成問道“大人的意思是”
“我如今改了主意,不借助張員文他們的財力了。咱們把衙門公賬上的錢拿出來,我再出一部分,你們如果想要投資的,也可以拿點錢出來。不拘多少,以后按總比例來算分紅。”
宋聲跟他們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相當于股份制,衙門出一部分,他出一部分,剩下只要有人出錢投資都能拿到一部分的股份,等廠子開起來每年年底都能拿分紅。
李如成和趙游聽了之后很心動,他們愿意啊
大家都能看得出來粉條長以后的前景有多好,這東西最起碼在幾年內都不愁賣,趁著別人還沒有掌握這門技術,他們做的這個粉條廠就是獨一無二的。
宋大人都自己出錢投資了,定然不會坑他們。
不過他們也沒一口答應,畢竟這要拿出不少錢來呢。他們倆當官這些年,也沒攢多少錢。
李如成道“大人,容我回去跟我家夫人商量商量。”
趙游也如此說。
宋聲道“這是大事,的確應該跟家里人商量一下,明天再給我答復吧。明天你們跟崔海也說一下這個事兒,看看他愿不愿意拿出一部分錢來做投資。”
宋聲在心里算了算,公賬上的錢他大概有些數,他自己再出一部分,加上李如成,趙游和崔海他們的,資金方面還是差一個缺口。
宋聲想了想,打算找一些可可的小商戶再問一問,實在不行也可以到平安縣問一下,如今他在平安縣的威望很高,張員外他們再有影響力,總不能把手插到那么遠的平安縣吧。
于是第二天,在張員外放出消息的同時,宋聲也讓官府對外透了風聲,說是正在找人投資建粉條廠,這個吸引力可不小,也許有膽大的人愿意來。
魏五郎和幾個哥哥一塊兒把新一批的番薯送來的時候也聽說了這件事,回家后晚上吃完飯他把全家人都叫到了一塊,說
了這個事兒。
“娘,哥哥們,嫂嫂,我想把咱們家的余錢拿出來幫助宋大人。現在外面粉條賣的可好了,粉條廠如果建起來,肯定還會需要更多的番薯。宋大人對咱們家很照顧,如果咱們能幫上忙,以后在收購番薯上,宋大人肯定會更照顧咱們的。”
魏五郎沒想到什么分紅的事兒,不過他想的長遠。互惠互利你來我往才能長久,像是收購番薯這種活,換個人也能做。可知府大人把這么重要的事兒交給了他,說明信任他。所以聽說宋聲想要建面條廠,他也很想幫忙。
魏五郎的想法一說,魏母有些猶豫。因為他說的這筆錢可不是小數目,他們家攢了好久的錢,這一下子全都要拿出去,她多少有些舍不得。
反倒是魏大郎很支持這個小弟,“五郎說得對,咱們應該看長遠一些。不是有句話說,什么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咱們現在如果能幫一幫知府大人,那以后這收番薯的事兒咱們家豈不是更穩了”
說完之后他又勸魏母“娘,您想想,咱們光靠這幾次收番薯掙了多少錢家里一共多少錢這一大部分還不是咱們靠收番薯掙的不怕掙不回來,那句話怎么說來著,咱們不能因小失大。”
魏大郎早些年讀過幾年書,不光會識字認字,還懂得一些道理。這番說起來,頭頭是道。
魏大嫂自然是聽夫君的,她一個婦道人家什么都不懂,不過竟然能跟知府大人攀上交情,想必對于以后他們做番薯生意也有幫助。
家中幾個兒子都同意了,魏母也不好阻攔,最后把錢拿了出來,交給了魏五郎。
第二日下午的時候魏五郎揣著沉甸甸的錢袋子去了衙門。他沒進去,而是一直在外面等著。
等到天都黑了,宋聲才從里面出來。
他趕緊跟了上去叫住了宋聲“宋大人”
宋聲扭頭一看,是魏五郎。
他上馬車的動作停住了,轉身說道“你特地在這里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