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條廠在短短大半年的時間內發展迅速,收購的番薯也多,做出來的粉條也多。
靠著酸辣粉吸引過來許多外地的客商,吃了粉之后都買了一些回去。
粉條廠第二次招工的時候前來應聘的人一大早就排起了長隊,這次負責招工的不是鄭昀了,鄭昀現在是粉條廠的大管家,要忙的事情很多,招工的事情交給了底下培養的其他人。
現在不論是城里還是周邊村里的百姓們,誰家要是有一個在粉條廠當正式工的,往外說起來比誰都驕傲。
這可是穩定的工作啊,因為有這個因素,就連一些到了年紀該成親的小伙子都好找媳婦兒了。
上次過來問魏五郎的那個阿旺第一時間過來,一大早排隊排到了他,他緊張的渾身是汗,老老實實答了幾個問題,又到旁邊讓大夫把了脈,心撲通撲通跳的回去等結果去了。
他本來就身體強壯,平時也是干慣了苦力活的,這次來的又早,如愿以償的得到了錄用通知,高興的在原地直接蹦了起來。
現在誰家要是有一個在粉條廠工作的,誰不羨慕呢管吃管住一日三餐都能吃肉,每個月還發差不多一兩的工錢,每隔三個月考核的時候,干得最好的還能拿獎錢
聽說每次的獎錢最低都有二兩銀子,往上還有更高的,里面的人干起活來都跟不要命似的,生怕被別人趕超了,都想著拿獎錢呢。
阿旺得知自己被粉條廠錄用了之后,全家人都高興的不得了,當天晚上還殺了一只雞慶祝。
粉條廠的效益好,但大部分都是把粉條銷往了下面的各個縣里,還有本地府城。
宋聲看著這大半年來的流水,心里琢磨著怎樣把粉條賣到外地去,最好是賣到關外。
不過還沒等到他琢磨出好用的法子,就聽說有個從外地來的大客商過來了,想要見見粉條廠的掌柜,說是看上了這里的生意,想要尋求合作。
鄭昀先把人留住了,這頭趕緊來稟報給宋聲。
宋聲身為一介知府,不好出面跟人談生意,就讓鄭昀把陸清請去與人商談此事。
陸清這些年一直都在經營生意,對于這方面他已經很熟練了。
等到晚上宋聲回來的時候,陸清跟他說了跟那個外地客商談生意的事兒。
“這人不是關外人,不過他經常去關外做生意。他拉的都是一些關外沒有的東西過去賣,比如玉德鎮的瓷器,還有錦繡坊的緞子,這些到了關外都能賣出高于本錢好幾倍的價格。”
“他把東西拿到那里賣完之后,再買一些當地獨有的東西拉回來賣,又能賺不少。不過平時他的貨物都是經過篩選的,比如瓷器,都是專門生產瓷器的玉德鎮買的,還有那些錦緞,也都是有名的錦繡坊出的。”
“估計是不知道從哪里聽到了酸辣粉的名聲,得知咱們這里有一種別地兒沒有的特產,也就是粉條,所以引起了他的興趣。”
陸清分析完之后,宋聲拉著他的手溫聲問
道“如此說來,咱們這次說不定要走運了。”
陸清聞言眉眼彎起,捂著嘴輕笑道“我也這么想的,你知道嗎相公,這個客商一下子要了兩千斤的粉條,好大一個單子呢。我當時聽到的時候心里可震驚了,但又不能讓他看出什么,所以盡量保持著淡定,跟他談完了事情。”
“清清真厲害談的如何”宋聲非常捧場的抬起手給他鼓了個掌。
陸清仰起小臉做了個有些小驕傲的表情,“那自然是成了”
宋聲給他豎起了一個大拇指,如果這批粉條能夠成功賣到關外去,就能打開外面的銷路。關外有很多牧民,平時吃的牛羊肉比較多。粉條燉肉味道很不錯,到了關外不會賣不出去的。
不過他雖然有這個自信,但也要看情況。這次這個客商拉到關外的粉條如果賣的好,那他以后可以考慮組建一個小型商隊,專門往外賣他們這里的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