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是一座城池的門面,外來入城的人一眼看到這個城門破敗就對這里產生一個固有的印象,那就是窮。
但如果城門修的好,就能吸引更多外來的客商,增加城內的經濟貨物流通,有助于當地的經濟發展。
李如成聽到宋聲說修城門的時候高興極了,他前面歷經了好幾任上司,從來沒人想過把這里的城門修繕一下。
趙游問道“大人,剛好今年三月是徭役開始的時候,恰巧趕上了,這個時候修繕城門是最好的時機。”
宋聲點點頭,他也是提前算過的,錯過今年的徭役,就要等下一個三年。畢竟大規模的征召民夫,很難召集到那么多人短時間內把城門修繕好。
況且他還要修路呢,人少肯定不夠用。
李如成道“三月就開始徭役期了,大人打算何時開始征調民夫”
這里雖然三年服一次徭役,但每次干的活都很重,吃的更是不用說了,稀湯里面就幾根爛菜葉。還好是春夏之際,不至于受凍。
只是一征調民夫,老百姓都懼怕的很。回想起當初宋家村那時候服徭役,條件怎么都比這里好上一些,但老百姓的日子過得依舊很艱難。更別提肅昌了。
宋聲想了想,三月的時候還有些倒春寒,五月就要忙農耕了,只能放到農閑的時候。
所以只有夏和冬兩季可以,夏和秋都要忙著地里的活。
“放到六月吧,等田里的活都忙完之后,再開始征調民夫。到時候你貼個告示,跟百姓們說今年情況不同,本官初來乍到,體恤百姓,這次來服徭役的民夫均有補貼,每人每天補貼五文錢,另外管一日三餐。”
跟在一旁拿筆正在寫東西的趙游大喜,大人當真是體恤百姓的好官。
他放下手中的筆,說道“大人此舉大善。”
李如成也如是說道,而后又道“那等五月農忙完之后下官就去安排。百姓們要是知道今年待遇這么好,肯定要爭著搶著來服徭役了”
三月匆匆而過,四月中開始逐漸忙了起來,等到五月的時候到了農忙時節。都說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家家戶戶人少了根本忙不過來,一直到六月初,才漸漸停歇。
今年百姓們都知道到了服搖役的時候了,但眼見著到五月底了都沒動靜,都在小心翼翼的觀望著,甚至心底隱隱的期盼官府把這事兒給忘了,最好是取消了今年的徭役。
但事情并未如他們所愿,六月初的時候官府出了消息,今年的徭役開始征調民夫了。
下轄的各個縣都是看府城的命令行事,幾個縣的縣令也一直都等著通知。
李如成把宋聲的命令傳達給了各個縣,縣令們都驚訝了,沒想到知府大人竟然還給這些民夫們發錢,原來只管一頓飯,現在還改成了管一日三餐。當真是個體恤百姓的好官。
只是這些錢從哪兒出從他們各個縣的賬上出嗎
這些縣令忍不住皺起了苦瓜臉,知府大人把好話都說了,顯得人家體恤百姓,是個好官,可是錢卻讓他們分攤著出
遠在邊界的西平縣縣令吳大人也皺起了眉,他們這地方太窮了,哪有那么多錢分給民夫啊
吳大人坐不住了,準備親自出門去府城打聽一下情況。
光是趕路就走了十多天,到了府城的衙門,碰巧宋聲出門巡查農耕去了,不在府內,是李如成他們接待了他。
吳大人剛一坐下便皺著眉頭焦急的說道“李大人,陸大人,這今年的徭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這還要給民夫發錢當然,我不是不愿意給他們發錢,前提是我有錢的話。兩位大人,我們縣原先屬于三不管地帶,現在歸到肅昌,又是在最邊上,跟沒人管沒什么兩樣。這地方窮的厲害,哪有多余的錢發給民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