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消息一傳出來,百姓們無不夸贊陸清心善。
其實他本來沒想落得這個名聲,只是這事兒說大不大但說小也不小,平白在城西這個地方蓋一所宅子,還有官府的人過來監工,怎么著都瞞不過周圍的老百姓的。
修建慈幼院的事宋聲全權交給了陸清,他這邊也很繁忙,顧不上那么多事情。
陸清倒是很愿意攬下這個活,能夠為當地百姓做點有意義的事,這讓他感到很開心。
慈幼院的修建不需要太過精細,只要房子建的寬敞,安全,夠孩子們住就可以了。
只要找的人手夠多,工期就能大大縮短。平地起高樓有些難,但平地起一座房子還是很快的。
兩個月的時間完全足夠了,全都是磚瓦堆砌的,外面也沒有做什么特殊的造型,用的是磚廠燒制的紅磚,屋面上的瓦片是青瓦,比黛瓦便宜一些,但效果差不多,只是沒有黛瓦看起來更加美觀。
不過這慈幼院重要的不是美觀,而是方便居住。所以盡可能的省下錢來花到別的地方上,畢竟后續置辦床,置辦柜子椅子還有被褥等等都需要花錢。
更別提到時候這些孩子們的伙食了,樣樣都需要錢,所以得省著點花。
等到慈幼院真正的建成已經是十一月底了,雖然還未下過雪,但天氣已然是深冬時節了,風吹到臉上像刀子刮過一般。
好在陸清讓人提前把東西都置辦好了,不至于在今年下雪的時候讓這些無家可歸的孩子們受凍。
慈幼院第一批收下的這些孩子并不多,大概也不過二十幾個。
這里面有男孩有女孩還有哥兒,性別不同,住的地方自然也要分開安排。
這些孩子們幾乎都是常年在外面街頭流浪的,過的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現在突然被告知說以后有大房子住,也不用再挨餓受凍了,一時之間興奮的睡不著覺。
對于這些孩子后期的安置,宋聲已經有了初步規劃。他打算等到來年開春就找幾個各行各業比較拔尖的師傅進行教學,比如喜歡做木工的孩子可以跟著師傅學木工,以后可以做個木匠。
喜歡讀書的孩子可以跟著夫子讀書,以后參加科舉。喜歡種地的孩子,可以跟著有經驗的師傅學習務農的訣竅和經驗。
他希望每一個從慈幼院走出的孩子都能夠有一技之長,等到長大了也能夠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不過這些都得細細規劃,一口吃不成個大胖子,只能慢慢來。
十二月中的時候,下了一場大雪。
雪是從傍晚開始下的,一直下到了第二天中午。陸清在慈幼院留宿了一晚,沒有出門。
本來他是下午的時候去的,不巧,傍晚的時候還沒回去就已經開始下起了大雪。再加上慈幼院的孩子們跟他混熟了比較黏人,就纏著他在這里住一晚。
誰知道第二天早上雪下的太厚了,他索性就在慈幼院的屋子里待著了。
屋里已經
升起了爐子,宋曉看了看爐子上燒著的茶水8,倒了一杯泡了點茶葉端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