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鮮少有人知道,只能派人去江南打聽。宋聲在江南幾乎沒有熟識,想要托個熟人打聽一下都困難。
就在這時他想起了沈植。
沈植不就是在江南嗎雖然是在林州,但也屬于江南地帶,他們家大業大,家族在江南盤根錯節,想要打聽個什么事情要比宋聲從這邊派人
過去方便多了。
宋聲想了想,給沈植寫了一封信,信中先是問候了一下他的近況,而后說明此事,看他能不能幫上忙。
宋聲用的是飛鴿傳書,官驛里養著的鴿子上次他給沈植帶過去了一只,方便生意上通信拿貨,此時正好派上用場。
這邊沈植收到信后很重視這件事,在他的眼里,宋聲作為一個知府,難得有求他的事情。這可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讓宋聲欠他人情的機會。
他是個生意人,凡是最近衡量利弊。他心里有一桿秤,對于宋聲這個人,他是打聽過的。出身不夠高,但卻能被點為狀元,又一路從翰林院出來外放做官,年紀輕輕做到一州之府,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他只是一介小小商賈,如今有機會能夠攀上這棵大樹,他怎能不抓住這個機會
沈植甚至都沒有多加考慮,看完書信后直接招來親信隨從,道“我記得十年前在南州一帶有過一個很有名的大儒,人稱慈溪先生。當年因為一場變故,他離開了江南回了老家,你多派些人下去問清楚,當年這場變故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要一字不落的全都知道。越快越好。”
隨從領命下去趕緊辦去了,如今自家主子自從上次行商回來之后一路被家主老爺看重,風頭已經隱隱蓋過大爺了,他為主子辦事自當盡心竭力,萬不能拖后腿。
而南州距離林州不遠,江南這一帶的幾個州府互相都有聯系,也經常有生意往來。比如沈家,他們主要是靠紡織生意發家的,不僅在林州有生意,在附近幾個州府也都是有的,要打聽起消息來也快。
宋聲在信中提到的這個慈溪先生沈植也有印象,十年之前他還年輕,當時雖然他沒有在讀書,但江南讀書人多,氛圍濃厚,他經常聽說在哪哪又辦了一場文道會,會上請來一些有名的大儒,這個慈溪先生當時應該名聲還不小,不然他不可能會有印象。
這邊沈植沒有急著回信,他已經催下面的人去打聽了,有錢能使鬼推磨,多花些錢,怎么著也能打聽到點有用的東西。等打聽到消息后再回信也不遲。
宋聲寫信給沈植讓他幫忙打聽情況之后,自己這邊也沒閑著。
想要重開書院,辦蒙學班,除了硬性的師資力量之外,還要有場地才行。
場地自然是原來的書院舊址,只是房子年久失修不說,還破破爛爛的不成樣子。宋聲特地過去了一趟瞧了瞧,這地方還得修繕一下,重新裝修。
不管這慈溪先生能不能夠請的來,書院他都是要重開的。既然決定重開,就得先把地方收拾干凈了。
他讓下面的人找了一批工匠過來,重新修繕房子,重新裝修。書院這地方雖然距離府城的鬧市很遠,但還是在城里面,并不在郊外。
所以一開始進行修繕的時候,就引起了不少人圍觀。
城里的很多人瞅著一些工匠忙前忙后的在修整書院,紛紛猜測道“莫不是要重開書院了”
普通老百姓都有猜疑,城里下面的小官員和有錢的富戶也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