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聲這一升官,就得換地方。需要收拾的東西就多了起來,不僅是在肅昌這邊拍攝的粉條廠和磚廠需要找負責人交接,還有書院的事情也要找一個靠譜的人負責。
還不知道下一個來赴任的是什么人,萬一又是一個當官不為民做主的,到了這里直接享受這幾年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東西,那這里過不了幾年肯定還會變回以前的樣子。
好在他開設的這兩個廠子他都入了大量的股,就算他離開了,廠子還是能正常運行,而他相當于是最大的股東,別人很難插手。
除了這些外在的需要處理的事兒,如今他們住的宅子也住不著了,大概率是不會再回來做官了,宋聲和陸清商量了一下還是打算把這個宅子賣掉。
而團團和圓圓也不能繼續在蒙學班上學了,團團以后可以到新的地方去上學堂,圓圓就不行了。他是哥兒,別的地方學堂是不收的。
宋聲想了想,他就任的地方在陳陽府城,不行就請先生來家中教,肯定不能不讀書的,兒子不能當文盲。
年后宋聲正式回應了離任的消息,百姓們雖然有預感,但聽到確切的回答,還是個相當難過的。
甚至有幾個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娘就站在府衙門口哭,得益于這幾年宋聲在外面的名聲,現在大家都不怎么害怕府衙了,反正知府大人立得有規矩,衙門里頭的人不敢隨意打罵他們,他們這才敢站在衙門的門口哭。
一邊哭一邊說著舍不得宋大人走的話,他們太不希望他離開了。
門口手的衙差也有些于心不忍,他們的心情也不好,幾乎每天都有很多百姓們在衙門的門口哭,就算趕走了第二天還會有人來。
這些百姓里面很多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年輕的時候他們吃的苦太多了,受了太多的罪,幾乎沒過上一天好日子。
自從宋聲來了之后,對他們來說,日子轉變的非常明顯,以前一個饃都要掰成兩頓吃,現在頓頓都能吃上大米飯了。
什么叫好日子對他們而言,頓頓能夠吃飽飯就是好日子。
以前那些當官的不吸他們的肉和他們的血都是好的,他們從不敢奢求官府能帶他們過上好日子。
一個人得到過再失去,會比從來沒有得到過更痛苦。他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么好的官,一心為他們著想,現在卻要離開。若不是是上面的皇帝下達的命令,他們肯定是要罵上一罵的。
事到如今,他們也知這是沒辦法改變的事了。圣旨已經下達,他們沒辦法留住宋大人了。也不敢留住他,對他們自己而言,想要把宋大人留下來,可對宋大人而言,那就是擋了人家升官的青云路。
所以悲傷的老百姓有很多,但卻沒有人敢求著讓宋聲留下來繼續在這里做官的。
除了這里的老百姓,衙門里頭不論是當官的,還是做衙役的,上上下下都很舍不得宋聲。
有個好領導實在是太重要了,他們好不容易有了編制,管理也十分有序,給的獎金還豐厚
,這些都是宋聲這個領導的功勞。
以后再來的新上司還不知道是個什么樣的人,好不好相處脾氣好不好衙門會不會又回到以前那種樣子他們都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