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殺敵計功一向是算“虜首”,也就是人頭,征發兵也一樣,達到了五級軍功爵以上,不再是士卒等級,才有留在軍中任職的選擇。
作為一支輔助隊伍,撇去跟著李息走的那些軍官,木蘭的這支臨時大軍里,軍功爵最高的是校尉田十,其次陳千夫長,第三才是周武,軍功爵制始于秦,以人頭論軍功,二十等爵最高封徹侯,不設其余限制,秦兵無不以封爵為目標。
而到了漢朝,爵位等級不再下于民,平民士卒得功最高不過第八級公乘,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民爵八級”,想要再往上升,要先做官,做得了官再得軍功,爵也不能過大庶長,大庶長之上為關內侯,關內侯之上為徹侯,如今為避上諱,又改為列侯。
衛青的軍爵便是關內侯,而在臨時大軍之中,校尉田十軍爵為軍爵第九級的五大夫,這是因為他在家鄉郡里擔任了官職,陳千夫長陳禮也是一樣,爵為八級公乘,民爵八級里的最高等,這是因為他年輕時曾斬敵旗幟,論功受賞,周武差一點到公乘,他的七級民爵是實打實的人頭堆上去的。
兩場戰役結束之后,漢軍就開始干活了,出于不要太過殘忍的想法,木蘭猶豫了再猶豫,到底沒讓俘虜們去干這個活,至于干的什么活割人頭啊。
在時間沒有保證的情況下,是割左耳,這樣算下來的軍功就很容易受人質疑,畢竟耳朵分不出死活,所以有條件的情況下,木蘭還是想實打實地攜帶人頭回去,她一開始看不得這個,看久了就習慣了,雖然血淋淋的場面有些可怕,但往好處想,死掉的匈奴人,他們至少不會疼。
匈奴部落里一片血腥氣味,當日和接下來的幾日,漢軍的伙食都變回了干糧,這情形也沒幾個人還愿意吃肉。
軍中當然也有干不了這個活的,而且不少,殺敵時敢于生死相搏,不代表就有膽子對尸體下刀,好在愿意做的人也不少,忙活了近兩日,將人頭裝進麻袋,俘虜捆在馬后,牛羊驅趕在側,這滿載的大軍再次啟程。
兩日忙活下來,算得人頭三千余,牛羊兩萬,木蘭連軍功都沒計,先主持了分牛,殺敵有功的至少都分了一頭牛,剩下的人也不沮喪,這次殺敵數目極多,回了漢境,怕不是要全軍計功得賞因此士卒們都很歡喜,恨不得跟著木蘭在草原上再轉悠幾圈。
木蘭卻不想再深入下去了,后方的補給沒跟上,是從李息丟了之后就沒有補給了的,雖然后營還有存糧,繳獲很多牛羊,但等存糧吃完,存羊也吃完,那豈不是要吃牛
木蘭連想都不敢去想,兩萬多頭牛羊里,羊的數目是占大頭的,牛有四千二百零八頭,拉回縣里鄉里,那都是家家戶戶的寶,她是一頭都不敢吃。
她決定回程,去和衛將軍會合。說實話,她的事還沒定呢,大家是一塊兒弄丟李息的不假,但最開始的路是她帶歪的,她是身上擔著最大罪責的人。
木蘭憂愁地勒著韁繩,把馬頭勒得有些偏,那馬很順從地微斜了一點身子。
趙破奴拼命地攔住了,他牽住木蘭的馬,給她調換了方向,說要回程,那別往西走啊
右賢王部連丟兩個大型部落,沒幾日就被發現,右賢王羅姑比震怒,親自點兵三萬,率眾追擊,一直追出賀蘭山脈,進入河西走廊,不光沒找到那支漢軍,羅姑比年事已高,得知昔日舊部連死兩人本就怒急攻心,強行點兵來追,路上更是不幸中暑,一天厥過去三回。
羅姑比醒來時已是深夜,他顧不得老邁的身體,深夜大點兵,命令軍隊繼續深入河套地區,老賢王人老心野,思忖著既然白羊王和樓煩王這兩個廢物被攆出了這里,他趁此機會收復舊土,將漢軍驅離,這偌大的河套平原,水草豐美,六畜蕃息之地,將再歸他手。
他不知道的是,由于驅趕著大量牛羊和俘虜,又存糧充足,完全沒有追兵壓力的木蘭臨時大軍走得很慢,期間再次路過一個小型部落,殺敵二百余,俘虜三百多,繳獲牛羊約三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