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大事,你們想想魏千歲哪次出手是小事雖然我看不慣宦官,但是不得不說,人家是有事真敢管事。”
“誰說不是呢,還記得魏千歲剛剛成立東廠,成為總督,在朝堂上舌戰群儒,一個人說的滿朝文武不敢說話
這就是個牛人,也是個狠人,他沒有任何把柄可以抓。”
說到這話時,幾位官員忍不住嘆了口氣,人人都有弱點呀,貪財好色乃是人之常情。
但是魏千歲是個大宦官,他好像就沒有什么弱點。
“你們知道嗎,我可能知道這是犯了啥事兒”
說話的官員出自工部,屬于里面的小小侍郎,雖然不管軍械,但是留心總能察覺到不對。
“是關于軍械”這個來自工部的官員,僅僅說了兩個字。就夠喝酒的官員們心驚膽戰了。
“不說了,咱們喝酒吧,和咱們也牽扯不上呀。”
“對,喝酒喝酒。”
幾個官員喝著酒聽著曲兒,釋放著壓力完全不知道在他們隔壁。
太子軒轅昭就在隔壁包間,正在和他的親舅舅劉華商討對策。
“孤都說了不要動軍械和軍餉,一動就動了國本。現在你們就要大禍臨頭,魏大宦官知道了,就代表父皇已經知道了父皇是不允許有人動兵權你們都得死”
太子軒轅昭也是教導長大的人,多多少少是懂得兵權的重要性。
想要國家安然,并且軍餉萬萬不允許動。
劉華也很無辜,他當時想的搜刮個一兩成軍餉,也不會出現什么問題。
沒想到他這一動手,頂頭收刮個一兩層,下面有樣學樣開始收刮一兩層。
最后送到邊境的軍餉,直接就被打回來了,岳家軍不收了。
岳家軍不吃啞巴虧,人家寧愿不要軍餉,也不簽收,一旦簽收這個罪責就歸了岳家軍了。
軍餉再返回來又搜刮了一遍,就徹底的消失不見了。
劉華痛苦的說道“臣也不知道,這底下的人是如此的貪婪。”
太子軒轅昭怒哼一聲,什么不知道,槍打出頭鳥,下面的那些官員肯定是只知道有頂頭的人頂罪,他們也有恃無恐。
“找好替罪羊,這件事一定不要讓魏千歲出手,否則誰都不能好過。”
“這件事兒為什么沒有隱瞞下來”
太子軒轅昭也挺納悶,怎么就突然間出事了。
“魏千歲的干兒子王康不知怎么的突然間去了玉門關,當做了邊境監軍,事情就這么敗露了。”
劉華確實是這樣想,而且經過查詢之后,也知道了岳大將軍的推波助瀾。
“哼以后不要再做這種事情,不僅不能給孤增加助力,還會扯后腿。”
太子軒轅昭拂袖而去,滿臉的生氣,本來老二就經常找茬,父皇也經常的夸贊老二。
這個太子之位如履薄冰,還竟有拉后腿的蠢貨,他真是太難了
魏千歲不知道自己搞出來的烏龍事件,他還挺好奇,朝廷怎么就亂了起來了。
重要的是王康回來了,但他的眼神充滿了同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