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1年,趙匡胤酒宴眾將,杯酒釋兵權。]
笛聲似天河水淌過,威嚴悠揚。
高居主位的張匡胤為大馬金刀,他仰首舉杯,酒液搖晃潑灑。
將領們單膝跪地,低頭瞧不見模樣,唯有虎符被高高舉起,畫面定格。
[公元979年,宋太宗統一全國,北伐征遼,十萬大軍奔襲燕云十六州。]
茶樓熱鬧止歇,學者們一瞬不瞬瞧著,抱著不同的心態,不打算錯過丁點信息。
寥寥數語,他們撥動天下大勢。
[公元1004年,遼金定檀淵之盟。遼為弟,宋為兄,宋予歲貢銀10萬兩,絹20萬匹。]
頭戴毛絨垂腳幞頭、卓鷹紋錦袍的雄壯舞者踩踏地面,女子們腰間懸鼓,偶爾輕拍鼓面。
相較于簡約的宋制漢服,他們所著服飾更具野性的民族美。
宋遼對峙,開戰。
契丹人被宋三面包圍。
溫老教授疑惑地看歲貢,沉思“大宋明明占據優勢,怎么還交歲貢遼國要反敗為勝了”
現實與他想的截然相反。
被無數文武百官半推半拉,簇擁著上戰場的宋真宗以手掩面,分明兵臨城下,己方占優,他卻倉皇恐懼,步步后退,口口聲聲“愿和,愿和啊”
觀眾“”
華衣錦袍的蕭太后手捻珠串,明明要敗姿態似勝“愿和,請助遼軍旅之費。”
紅袍宰輔重重跪地,欲抓皇帝衣袖,泣聲掩面“官家”
“收復燕云十六州乃太祖,太宗夙愿,今日正是時候”
武將們迎合呼喊,宋真宗面色反而更差。
他冷臉拂袖而去,搖頭嘆“窮兵黷武,非正義之戰。三十萬30萬罷了”
宰輔伏于地面,長久不起“官家”
“燕云十六州是大宋門戶啊”
甲胄裹身,刀劍出鞘的武將們掩面低頭,步步后退。
諸多大臣從皇帝而去,難掩欣喜。
謝文政看懵了“剛才要打贏了吧”
他揉了揉眼,確定沒看錯。
學生們亦是茫然“老師,的確打贏了。”
謝文政盯住止戈互市,互相穿插貿易的宋遼隊伍,耳邊回蕩宋遼120年和平的話語,他蹙眉瞪眼“打贏了,還主動給錢”
“這是什么奇葩傻子”
瞧那皇帝,還給的歡天喜地。
茶樓各處的教授學者們陷入沉思,茫然疑惑。
他們一路行來,見東京繁華,萬千氣象,似不比盛唐弱去多少。
甚至,可能猶有過之。
如此興旺之相,非一朝一夕可至。
王朝繁茂興盛,是建立在軍事勝利上的。
可眼前這南云平壓住心底涌起的不舒服“這宋真宗懦弱茍安,應當是這皇帝的錯。”
“宋之文化鼎盛能至如此,其軍事實力應當不差的。”
著不同階層衣衫的舞者再次自四面八方涌出,水袖甩動,似大河浪濤,舞者人影交疊錯落。
她們跳一曲燦爛輝煌的盛世太平,水袖擺動間,可見豐亨豫大。
[公元1022公元1063年,仁宗盛治。]
著各色衣衫、不同階層的人揮毫提筆,寫下首首詩篇文章。
迥異的書法文字鋪展,鋪天蓋地,遮住天空舞臺。
全宋詞收集詩家1300余人,傳世詩作2萬余首,此數可見宋文化之鼎盛。
“這、這這這”有教授哆嗦著嘴唇,仰頭看或豐腴跌宕、或縱橫昂藏的書法帖文,驚為天人。
首首詩詞文章字字句句似長河卷動,讓人似見了大河之水,沖擊人心,蕩胸滿懷。
文章典籍的名字劃過眾人頭頂,學生們念誦出聲“會稽掇英總集、皇朝文鑒、一李唱和集、古今歲時雜詠、太平御覽、冊府元龜、太平廣記”
一卷卷古籍,一卷卷書,它們承載宋的繁華鼎盛,承載著后世人摸不到的歲月時事變遷。
此刻無聲,此刻震撼。
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顫顫巍巍伸手去摸,手穿過典籍,,摸了個空。
老人回神,悵然若失“數千年文以載道,老祖宗的數千年傳承散軼四方。我等今日,也只能見個名字了。”
心痛,心痛
茶樓更安靜了。
直播間觀看人數躍升至十億,彈幕少之又少。
有人惆悵莫名,有人遺憾,看飄過的一本本古籍,呆呆發怔,說不出心里是個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