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知青,是一個問題。
農村最缺的不是勞動力,一群長期脫離生產勞動的人來到農村,本意是為了發展農村,通過知識培養新型農民,利用技術提高生產,再或者知青可以當會計、老師、衛生員
但趙村生產隊的現狀是,大隊排斥知青,并不給知青太多機會,而知青干農活比不過農民,態度又有些消極,自然就發揮不出知青下鄉的作用。
趙柯想要用知青,肯定不能直接推上去。
一來村里人抵觸,二來現在也沒有那么多需求。
就只能用不上的先擱置,等需要的時候再抬出來用。
趙主任就是這么勢利。
而當下,趙柯需要一個結過婚的女知青做接生員培訓。
生產隊目前的已婚女知青只有兩位,都是組成了知青夫婦,一對兒是顧校長和吳老師,一對兒是六八年下鄉的男知青唐國偉和女知青尹曉娟。
趙柯到隊委會,翻了一下兩人的檔案。
兩人結婚三年,有一個兩歲的女兒,唐小婉。
中午,趙柯跟余秀蘭同志打聽唐知青和尹知青。
余秀蘭說“男知青挺踏實,女知青也文文靜靜的,沒作過妖。”
“沒作過妖”的知青,這話從余秀蘭同志口中說出來,那就是相當高的評價了。
于是,趙柯吃完飯就往兩人家去。
唐知青和尹知青的家,就挨著顧校長和吳老師,都在學校后面。
趙柯路過顧校長和吳老師院子時,瞧見倆人和樹根兒正坐在房檐下吃飯,打了個招呼才繼續向前到下一家。
唐知青和尹知青家的房子很小,從外面看特別袖珍,大概也就三十平左右。
她跟著尹知青進到屋里,屋內格局是一室一廳,柳條編的隔斷隔開里屋和廚房,鍋灶直接連著炕,燒火的時候順便就取暖了。
墻就是泥墻,沒有糊報紙,里屋炕上擺著兩個柜,很粗糙,應該是自己做的。
除此之外,這個家什么都沒有。
“趙主任,家里有點兒簡陋,你隨便坐。”
趙柯坐在炕沿邊兒,“尹知青,你也坐,不用忙活,我來是有正事兒。”
尹曉娟坐在她對面兒,她的女兒爬到她懷里,怕生地打量趙柯。
小姑娘有點兒瘦,衣服上都是補丁,不過干干凈凈的,一看就知道父母很疼愛她,將她照顧得很好。
趙柯沖小姑娘笑了笑,見她害羞的埋進母親懷里,才問道“怎么沒見唐知青”
“大隊蓋豬圈,他跟著去干活了。”尹曉娟面露感激,“我要照顧小婉,我們家全靠國偉上工掙工分。聽說是趙主任提議辦合作社的,如果年底合作社能多分點兒分紅,我們就能寬裕些,都不知道怎么感謝好。”
趙柯正兒八經地說“我能力有限,能為生產隊做的不多,所以要盡可能團結全生產隊的力量,大家一起為了增產努力,今天來找你,也是想讓尹知青幫個忙。”
尹曉娟擺手,不好意思,“我能幫什么啊”
“我是確定你能,才過來的。”趙柯說明來意,“你讀過書,我想請你學習公社下發的接生員宣傳手冊,然后對報名的婦女進行簡單的培訓。”
趙柯的視線又落在偷偷摸摸看她的唐小婉身上,“現在天氣暖,你可以直接抱著孩子過去。”
尹曉娟沒拒絕,只是猶豫片刻,小心地問“趙主任,公社接生員的培訓,我可以參加嗎”
趙柯沒立即回復。
尹曉娟連忙解釋“我不是想跟村里的婦女們爭,只是我家確實有些困難,我也想貼補貼補家用。”
趙柯搖頭,“我不反對你參加,只是這個相關培訓,可能前前后后要進行將近一年的學習,還有三個月的實習,你女兒這么小,怎么安排”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尹曉娟沮喪地垂下頭,他們夫妻沒有幫手,她也確實放不下孩子。
有問題就解決問題。
趙柯安撫她“你也不要太著急,要是真有這個打算,先學著總不是壞處,肯定會有妥善解決的辦法,再不濟,等孩子再大一些,就能稍微抽出些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