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柯視線掃過幾家人田桂枝、李梅、王秀萍、劉海芝,當初余秀蘭家訪勸學,這幾家極其頑固,到現在他們幾家的女兒還沒入學。
姐姐照顧弟弟妹妹、做家務,女孩兒讀書沒用這種論調,在趙村兒大隊必須剔除。
心里怎么想,或許管不了,但大隊總有辦法“逼”著他們送女孩兒去上學。
“想要享有權利,理應承擔義務。”趙柯一般情況下,不打算當眾給人難堪,沒有指名道姓,不論男女,年齡到了,必須入學。這是大隊帶領全村發展,帶社員增產創收,你們作為社員要承擔的義務。
幾家人對上趙柯的視線,不由心虛地撇開。
另外還有幾家是因為窮或者對教育不重視,沒讓孩子去上學。像孫繼紅家十歲的閨女、八歲的兒子都在家里。
像王英慧的兒子宋瑞,跟著掃盲班才認識兩個字
趙柯沒有刻意去跟他們對視,“無論是小學還是托兒所,費用都是由集體和個人共同承擔,學費并不會因為重新蓋了學校,就大幅度提高,大隊會根據全體社員的實際情況收取學費,不會超出大部分社員的承受范圍。
正常來說,公社也會給學校撥款,但公社窮,往年那十塊二
十塊的撥款,根本不夠干什么,短期內都得他們自己維持學校。
不過順利的話,孩子們的學費,足夠支付老師們的工資,沒準兒還能剩余一部分,投入到學校的基礎設施中去。
趙新山適時出聲“蓋學校這事兒,大家沒有什么問題了吧”眾人對視,好像是沒有了。趙新山便道“那就進入下一個環節”
冬天白天短,北方會吃兩頓飯,一個社員大會開了大半天,眾人又累又餓,到下一個環節,大會快結束了吧
“今年的分紅。”
分紅
說到這個,就沒人累了,社員們全都坐直,一臉高興。一年到頭,最高興的事兒就是分紅。
趙新山和趙柯退到一旁,牛會計和趙蕓蕓走到中間。各家都有自己家的小本本,記著一年的賬。牛會計先給大家報今年大隊直到當下這一天的收入和支出
“趙村兒大隊的全年收入包括農業收入和副業收入,副業只有生產合作社的養豬副業,但是由于合作社的豬還不能出欄,今年副業收入為零。
下面說農業收入,分別是莊稼和白菜
莊稼沒賣,白菜收入六千三百八十四塊。
“今年的支出有農用工具白菜、蘿卜種子,蓋豬圈花費蓋漚肥池花費買豬崽大隊借錢款蓋大庫和土窯花費
零零總總的支出超過一千塊。
“下面念一下各家在大隊的收支”
牛會計一家一家的念,不存在借款消費,就直接一個“無”存在借款,那家就會拿出自家的賬本,基本沒有問題。
這部分結束,就是算工分。
農業稅賣白菜的時候已經上交,明年給五保戶和困難戶的公益金跟今年一樣,不過下一年添置東西的錢比較多,起碼要三千塊,還要刨出今年大隊欠個人的錢,以及明年的生產管理費用。
到此已經扣除四千八百塊。
要用剩下的錢除以所有社員的總工分,算出每個工分值多少錢,再計算各人都能拿到多少錢。全部算下來,一戶,少的能拿二十左右,多的能拿四十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