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期間,兩位考官都很照顧春妮兒和何百靈的情緒,舉手投足都在展現自己。
趙柯語錄十八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而選擇和努力同樣重要,不必選最好的,要選最需要的。
趙柯語錄十九只需要展現長處,坦誠地面對自己的貧窮和無知,不磕磣,會笑話你的人,可能也是別人眼里的笑話。
春妮兒面對倆人,很不自在。
她不懂音樂,不懂唱歌,她甚至沒太多文化,但何百靈才十來歲,還是個孩子,不能夠有效地分辨什么對她更有利,需要一個長輩為她參謀。
放不開也得放開,春妮兒壓制著內心時不時因為無知涌起的羞窘,不斷不斷地問出一些淺白可笑的問題,試圖了解兩位考官,到底誰更適合何百靈。
春妮兒從未有過這種感受甜蜜的負擔。
而因為她的誠懇,最后男考官主動退出“何百靈的嗓音條件,其實更適合跟著周老師的老師學習。”
所謂師承,就是這樣,老師的老師也會教導徒孫,同時也擁有著相應的人脈和關系。
一頓飯,確定何百靈跟著女考官周老師。
春妮兒問周老師“需要什么手續,能不能直接辦了或者要準備什么,我往公社打個電話,提早準備起來,我們大隊離得遠,也沒有電話,聯系不太方便,來回跑也耽誤您的時間”
春妮兒就是想定下來,不然她們這么走了,回去等消息,不踏實。
“那你們待兩天,我帶你們辦一些能辦的手續。”
周老師已經當何百靈是學生,親力親為,全程帶著。
趙村兒大隊現在在全國都很有名,政審基本沒有問題,且文工團一直以來都有農村指標,選一個出自模范大隊的有天賦的團員,比盡是一些塞進來的關系戶強。
還有一些手續,比如轉糧食關系,比如大隊的證明何百靈得回大隊辦。
春妮兒確認何百靈來報到的時間。
周老師說“其他人的流程,得一個月左右,如果有放心,也可以讓人先把資料捎過來,我幫著辦,她趕在體檢之前到就行。”
春妮兒帶著何百靈再三道謝,兩個人才退了招待所的房間,回程。
她們帶著好消息回來,滿村兒都像是自家的喜事兒一樣高興。
春妮兒和何百靈一起到大隊部。
“趙主任,這是我寫得報告。”
趙柯接過來,道“百靈,你們兩個出去的所有花銷,是我個人借給你的,等你進文工團有津貼后,再慢慢還給我。”
何百靈點頭。
趙柯抽出春妮兒記賬的紙,點了點右下角的空白,“你看一遍,沒問題就簽個名。”
何百靈一筆一劃地簽下自己的名字。
“沒事兒就快回家吧,何叔等你呢,聽說他打了好幾天的魚,還有泥鰍,要給你做好吃的。”
何百靈笑靨如花,“我爹做飯不好吃,怕浪費,肯定是請莫嬸兒幫忙。”
趙柯微笑。
何百靈走后,春妮兒跟趙柯一五一十地匯報她們外出經歷的事兒。
春妮兒寫的報告密密麻麻全是字,也沒詳略得當。
不過沒什么好苛責的,趙柯邊看邊耐心地回復。
“這么處理沒有問題。”
“不發生沖突是對的。”
“你做的很好。”
春妮兒看著趙柯的臉,忽然有一種感覺這不只是何百靈的考試。
“好像我也在自己的考場上,檢驗我的學習成果。”
趙柯手里拿著笑道“顯然,孫春妮兒同志交上來一份很不錯的答卷。”
春妮兒高興地像被老師表揚的孩子。
趙柯笑著說“閉塞、窮困的環境會流失很多機會,也會埋沒很多人,所以我們才要走出去看看,有的人不適合辛苦的勞作,在其他的地方更能體現價值,而我們的村子,也同樣需要接納、嘗試,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春妮兒拿筆在筆記本上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