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美珠在趙村兒大隊坐月子,鄭母舍得花錢,直說有什么有營養的,她都買,然后托李荷花和曲茜茜做。
趙柯拿那點兒泥鰍跟鄭母交換。
鄭母道謝,然后問她“我聽曲同志說,你們后天一早要送孩子去公社上學,方便捎我嗎我想給家里打個電話,美珠他爹還不知道她生了。”
“我們開拖拉機去,有位置。”
九月一號,六點鐘,趙小草、余歲他們八個初中生到曬場集合,等鄭母出現后,趙柯開拖拉機帶著他們進公社。
一行人到公社后,趙柯得先安排幾個孩子去宿舍。
鄭母沒讓她帶路,問清楚郵局的位置,便一個人過去。
她撥通了丈夫辦公室的電話,揪心道“女兒受刺激,在趙村兒大隊生了個女孩兒,她要和宋明杰離婚了,兩個孩子歸咱們家。”
電話里,鄭父沉默了很久,問“美珠沒有大礙吧”
鄭母嘆道“有驚無險,母女平安。趙村兒大隊的接生員還算專業,就是臨時產房衛生環境稍微差些。”
鄭父再次沉默。
鄭母心疼道“小卓哭得不行,我都不忍心帶過去,但他一個孩子也離不開大人。”
就連鄭美珠,他們都不想她拖著個大肚子,長途奔波,萬一出了什么意外,他們兩夫妻得恨死宋明杰。
當然,現在他們也恨不得撕了宋明杰。
鄭父道“她不親眼過去看看,怎么能斷得了萬一心軟,又被宋明杰哄回去,心里還是要扎一根刺,以后肯定有沒完沒了的麻煩。”
鄭母忍不住埋怨“你就慶幸吧,女兒生產沒出啥大事兒,要不然我跟你后半輩子都過不安生。”
“那能怎么辦生產在哪兒都不容易,你不讓她去,她在家也有可能憋個好歹,還不如順了她的心,也能徹底看清那宋明杰的人品。”
鄭父冷靜地說“咱們不是帶她去醫院檢查了嗎,她胎養得好,身體也健康,而且,咱們不是打聽過了,趙村兒大隊的接生員都經過一年的正規接生培訓,還有穩定成功的接生經驗,發生危險的概率不比硬攔著她在家生產大。”
一次疏忽,第二次不可能再疏忽。
鄭美珠在家的那幾天,鄭父并不是單單為了勸她,他費了好些人脈,輾轉找到一個近期實地采訪過趙村兒大隊的記者同志,仔細打聽過趙村兒大隊的情況。
夫妻倆暗地里仔細衡量過之后,才最終決定由鄭母帶著鄭美珠和宋卓一起過來,不給宋明杰留一絲一毫遮掩的可能。
鄭美珠的預產期沒到,夫妻倆有心理準備,她有可能會生在趙村兒大隊或者路上。
鄭母想起趙村兒大隊發生的種種,感嘆道“我沒想到,趙村兒大隊的人竟然勸美珠別逞一時爽快,咱們想把孩子拉攏過來,表面上就不能做得太絕,外人勸,比我們兩個親自說,更好”
鄭父道“回來就給兩個孩子改姓重上戶口。”
鄭母有些高興,“好”
夫妻倆在電話里又說了幾句話,才掛斷。
鄭母付了錢,一轉身,看到門外的人,驚訝后,坦然道“趙同志,你什么時候過來的。”絲毫沒有被聽到電話的慌張。
趙柯若無其事地道“也是剛來。”
鄭母走出來,主動提及“我們做父母的,疼愛孩子,有時候別不過她,還不如順著,讓她自個兒看清楚。”
趙柯點頭,“鄭同志拎得清,孩子見到父親不堪的一面,又知道你們沒對父親做絕,以后不會可憐父親,肯定是對你們更親近。”
宋明杰自作聰明,他在這邊沒有任何能夠串通一氣的人,所以鄭家一定會達成目的
一點兒風險,換女兒拎清楚,外孫也改姓鄭,不虧。
鄭母見她理解,和氣道“我們家老鄭,不會讓宋明杰好過,也不會再讓孩子們跟他們家走近,不過宋文瑞那個孩子,跟我們小卓到底是血脈兄弟,我覺得,如果你們大隊不介意,可以讓他們走近一些,以后可以互相幫扶。”
鄭母說著又是一嘆“我們家小卓,到底還是嬌慣了些,不如那孩子堅韌。”
趙柯并沒有替宋文瑞答應,“順其自然吧。”
鄭母認同,“是,看孩子們自己吧。”
趙柯笑了笑。
這樣的岳家,該說是眼光好還是眼光差。
總之,為宋明杰點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