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四爺給趙棉和方煦找好日子。
北方最農閑的時候,就是秋收到春耕這之間的一段時間,現在,或者再等一年。
誰都不想趙棉匆匆忙忙地結婚,方煦和于師傅也不想。
而且,社員們出門參加婚禮不現實,趙棉想在村里辦一場婚宴,讓看著她長大的鄉親們也都見證她人生新的開始。
最后兩家人一商量,好事不怕晚,等一年就等一年,也好仔細計劃一下兩個人接下來的工作,就定在年底,先在趙村兒大隊辦一場,再回省城辦一場,至于方煦單位的同事,就小夫妻倆單獨去招待。
聘禮什么的,于師傅和方煦爸爸都很大方,別人結婚該有的趙棉都有,看趙棉和方煦的意思,如果兩個人想要折合成錢票,他們也都沒意見。
而方煦隨趙棉,他自己工作這幾年的工資也都給趙棉,這一年的時間,他們可以慢慢商量。
他們全家這么有誠意,余秀蘭和趙建國實在挑不出什么不是。
趙柯也只能在心里對趙楓道歉敵人太難搞,沒法兒搗亂,她要是敢搗亂,內戰就要爆發了。
余秀蘭同志單方面戰她。
于師傅一家雖好,趙柯卻不想讓人覺得姐姐是攀高枝。
人活在現實里,就得適當地現眼,會少很多麻煩。
于是余秀蘭跟于師傅一家說趙棉嫁妝的時候,趙柯插了嘴“這些年,我姐對家里付出很多,我和趙楓溝通過,我姐結婚的壓箱錢,我們給湊整一千塊。”
方家三口人很驚訝。
他們看中趙棉的人品性情,看中趙家的家風,甚至看中趙家姐弟尤其是趙柯的前途,當然不會在意其他的,但趙家竟然能拿出一千塊給女兒當嫁妝,放在城里都少有。
趙棉反對“我不要這么多嫁妝,也不用你和小楓給我準備嫁妝。”
趙柯沒跟家里商量過添錢的事兒,突然來這么一出,余秀蘭和趙建國也懵了一下,但既然趙柯當著方家人的面開口,倆人肯定不能駁趙柯的話。
余秀蘭立即附和“這是他們倆對姐姐的心意,你就別推了,以后姐弟互相扶持,感情好比啥都重要。”
趙建國也道“小棉,不要想太多。”
于師傅一家不好就嫁妝插言,都沒出聲。
趙棉善解人意,不想在方煦他們面前爭執,暫時默認下來。
兩家和和氣氣地商定好方煦和趙棉的婚事。
而離開方家人的跟前,余秀蘭拽走趙柯。
趙楓的津貼不多,大頭肯定是趙柯出。
趙柯的錢大部分都從余秀蘭手里過出去,現在都壓在村里,一時半會兒抽不出來,卻是實實在在夠一千塊的。
都給趙棉,趙柯和趙楓能分到的就少了。
更鬧騰的孩子肯定更得父母的關注,三個孩子,余秀蘭和趙建國難免管趙柯和趙楓更多。
不過他們都不是偏心的父母,有些話得說清“一千塊錢咱家能掏出來給你姐,等你和你弟結婚,咱家可不見得能再拿出這么些錢了,你倆可得想好。”
趙柯故意幽怨道“你應該問問我姐想沒想好,我倆想得挺好,結婚哪有在家輕松如果姐能永遠和我在一起”
“你倆是想得美”
“你不信你問趙楓,他肯定也想大姐一輩子不嫁人。”
一輩子不嫁人哪成余秀蘭翻她一眼,“滾蛋”
趙柯滾蛋了,回頭還要勸姐姐別推辭這個錢。
趙棉的嫁妝錢,就是兩家人私底下說說,外人不知道,但趙棉的婚事定了,趙村兒大隊僅剩的兩個土生土長的大齡女青年趙柯和趙蕓蕓,更加顯眼了。
婦女們閑著沒事兒湊在一起,都在議論這倆“老大難”花落誰家。
趙蕓蕓比趙柯還大一點兒,但要論起找對象困難,全公社沒閨女比趙柯難。
傅知青
婦女們搖頭。
“剃頭挑子一頭熱,懸。”
“瞅著不好惹,就是個紙老虎,真成了,得被趙柯壓得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