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柯進來就脫掉了大衣,在暖棚待了一會兒,又有些冒汗,問起暖棚能不能推廣。
“目前成本比較高,推廣之后效益可能不太好,還需要再提高暖棚技術和種植技術,我們現在這個大棚比較小,實驗數據還太少”
他說了不少暖棚的情況,趙柯得出的結論是,不能急。
趙柯很能聽進專業人士的意見,跟翟老師討論的過程中,絲毫沒有急功近利。
跟她談話很愉快,翟老師越來越放松。
一圈兒很快轉完,趙柯忽然沖著暖棚里那一平方的水稻感嘆“長得真好。”
水靈靈的,一點兒蔫吧葉都沒有,她進來掃一眼,就看見這一塊兒了。
趙柯一開始惦記地就是這個,“要是我們公社的稻田也能長出這么好的水稻”
“老鄉們的種植經驗很好,不過種植條件和種植技術都有影響,我們也在學習和進步。”
“那不是正好。”趙柯笑道,“作物更多的還是生長在土地里,大棚技術要增進,土地是我們擁有的寶貴資源,也不能浪費嘛。”
“剛才翟老師說實驗數據少,是不是再蓋一個暖棚更好最好蓋一個能控溫的。”
“我呢,也有個小請求,今年我們想再改一些水田,請專家們從改田到育苗、插秧都跟社員們一起進行,咱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怎么樣”
能再蓋一個暖棚,翟老師他們當然不介意對公社一些幫助,這本來就是互利互惠的。
至于趙柯說暖棚正式投入到使用,可能得年底或者明年初,翟老師他們也沒有意見。
趙柯心滿意足,走的時候和程干事還一人收獲了一把暖棚大蔥。
趙棉婚禮倒數第五天,趙棉和于師傅一家到公社。
趙柯和趙建國到車站去接。
劉三妮兒、余秀蘭、趙楓也特地從趙村兒大隊坐拖拉機趕到公社來接人。
于師傅見到趙柯,欣慰溢于言表,話出口,卻沒有那么多華麗的辭藻,只是握著她的手說“好”。
趙柯謙遜如前。
而趙楓第一次正式見到方煦。
方煦這個人,學識氣質條件很難讓人挑到毛病。
之前趙楓不在家,沒機會挑剔,現在準姐夫馬上就升級為名正言順的姐夫,板上釘釘,趙楓更不能挑剔了。
尤其,余秀蘭同志和劉三妮兒同志見著方煦,臉上燦爛的像朵花,他要是敢表露出啥掃興的事兒,指定要挨收拾。
趙楓識時務,直到瞅了個空隙湊到趙柯旁邊兒,才酸溜溜道“這么大的年紀才結婚,體力行不行啊”
找半天,就找著這么一個“毛病”。
趙柯睨了他一眼,“別硬挑了,你拱人家白菜的時候,還不如方同志條件優越、性格穩重。”
趙楓沒法否認。
上車餃子下車面,一行人到趙村兒大隊,兩個舅媽立馬下鍋,煮了一大鍋湯面,熱騰騰的湯面下肚,所有的寒氣都驅散。
趙柯沒回來,趙楓故意晃到傅杭面前,狀似憐惜實則挑事兒,“傅知青,你看看方同志,兩地分居,靠寫信就跟我大姐成了,你再看看你,平時跟我二姐一個公社住著,抬頭不見低頭見,嘖嘖”
傅杭“”
刀子扎心了。
趙楓干完人嫌狗憎的事兒,郁氣一掃而空。
趙棉婚禮倒數第二天,趙楓和莊蘭去領證。
趙柯就在公社大院,方便,便親眼見證。
趙楓很興奮,莊蘭竟然也看不出多少忐忑。
一張紙,兩個人的名字,蓋上戳,他們就是夫妻了。
倆人對視傻笑。
傅杭有照相機,很大度地沒有跟趙楓計較,還專門過來幫他們拍照片,為他們留念。
趙柯看著一對兒小夫妻一同拿著他們的結婚證,對著照相機齜牙笑,忍俊不禁。
這一刻,他們都很幸福。
趙柯見證了他們的美滿,似乎也承接到了這一份滿足。
傅杭回頭,看見趙柯的笑容,舉起照相機,留下當下她的影像。
“咔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