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趙柯大隊選舉時站在臺上,有趙柯工作時認真的模樣,有趙柯坐在窗里低頭看書,有趙柯蹲地上堆雪人各種各樣的趙柯。
哪怕趙柯在人群里,也是中心,一眼就能奪走眼球。
傅杭買相機回來,說過想給她拍照,大多照片趙柯基本一看就記得。
現在她回看這些照片,記憶仿佛跟著照片重新在腦海里過了一遍。
短短的三年多,她從漫不經心變得意氣風發,又逐漸變得沉靜;從坐沒坐相的憊懶姑娘,變成了一棵筆直而茂盛、能夠遮風擋雨的大樹。
未來,她會枝葉更繁茂。
趙柯眼里噙著笑,翻完了最后一頁,準備合上的時候,忽然一頓,又翻回了第一頁。
只有第一張照片是單面,背面還有標注。
趙柯一頁一頁地拉出其他照片,都有標注時間,只有最后一張照片,寫著兩行字
心如亭月,千里常伴,來日方長。
共勉。
趙柯單獨抽出那張照片,手指捏著照片右下角,專注地看了幾秒,莞爾。
外頭響起沙沙聲,下雪了。
趙柯忽然有點兒想看夜雪,便穿戴保暖,推門走了出去。
旁邊的兩間屋子,透出淺淡的、溫暖的亮光,父母那間隱隱還有說話聲。
趙柯站在房檐下,仰頭望向天空。
天際,月亮和繁星掛在天上,而她頭上,綿綿的雪花悠悠地飄落下來,落在臉上,落在眼睛里,沁涼一片。
趙柯伸出手,接雪花,這時,隔壁院子里響起開門聲。
傅杭穿著大衣戴著毛帽子,走出來。
兩人隔著院子看見對方,皆是一愣,隨即帶著不需要言說的默契,相視而笑,在各自的房檐下一同仰頭,共賞一輪月,同淋一場雪。
第二天,余秀蘭和劉三妮兒早早就忙活起來,煮了一大鍋餃子。
趙柯、傅杭、莊蘭三個要遠行的人,坐在一起,一人一盤餃子,吃得認真。
上車餃子下車面,這是北方人特有的儀式感之一。
儀式感之二,喜事兒就要熱鬧,煙花鞭炮敲鑼打鼓扭秧歌
之前那一批知青和社員離開時,趙新山專門組織了鑼鼓,為他們送行。
這一次,社員們聚在村口老槐樹下,鑼鼓隊再次出場,幾個人敲鑼打鼓,其余社員們站成方隊,舞起秧歌。
趙柯十分捧場,看得時候一直在鼓掌。
秧歌隊帶隊的是李荷花,她和幾個年輕的婦女扭著秧歌,跑過來拉三個人,“來來來,一起”
熱鬧和喜慶是一種氣氛,完全不需要技巧。
趙柯沒有架子,接過紅手絹和扇子,就在中間扭起來。
莊蘭受她和氣氛感染,也舞動起來,動作從一開始的扭捏到后來完全融入。
傅杭也沒掃興,跟著動了幾下,便舉起相機對準趙柯明媚的笑臉。
鬧騰了十來分鐘,趙新山出來打斷“差不多得了,別耽誤他們的車。”
鑼鼓聲停下,秧歌也停下,分別的情緒涌上來。
大伙兒紛紛跟三人道別。
趙四爺拄著拐杖站在趙柯面前,語重心長地說道“趙柯啊,你要是有更好的前途,想走就走,別讓雙山公社成為你的負擔,大伙兒都不會埋怨你的。”
莊蘭將來可能會跟趙楓團聚,傅杭留在鄉下地方發揮才能的空間有限,只有趙柯明確說會回來繼續基層工作。
趙蕓蕓向著趙柯,立馬道“就是,擱我們有好前途,指定奔著去。”
社員們也都附和
“是啊,你要有更好的奔頭,大伙兒都為你高興。”
“對,就算畢業想法變了,也不用非得回來。”